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卫生部为王老吉洗冤 媒体评论别折腾企业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更新时间:2009/5/15  

 卫生部说明指出,1987年10月发布的《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不宣传疗效并有30年以上连续生产历史的定型包装食品品种,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向卫生部备案,可以销售。

    王老吉传统饮料至今已有181多年的历史,2005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评估意见指出,王老吉凉茶中的鸡蛋花、夏枯草等原料为传统凉茶制作配料,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及人体试食试验证明产品食用安全。 2005年4月25日,卫生部批复同意广东省卫生厅将“王老吉凉茶”备案。

    本报讯(记者崔群、何颖思、谢绮珊)被质疑非法添加中药材的王老吉凉茶,终于等来了卫生部的表态。5月14日,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情况的说明》(下称《说明》),对王老吉的原料备案过程进行了解释,并称王老吉凉茶是“依法备案和销售的产品”。

    卫生部:

    王老吉添夏枯草鸡蛋花食用安全

    卫生部5月14日的《说明》称,《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卫生部1987年10月发布的《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在食品卫生法生效以前,传统上把药物作为添加成分加入,不宣传疗效并有30年以上连续生产历史的定型包装食品品种,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向卫生部备案,可以销售,销售地区不限。

    2005年,广东省卫生厅曾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认为王老吉凉茶中的鸡蛋花、夏枯草等原料为传统凉茶制作配料,根据产品配方剂量开展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及人体试食试验证明产品食用安全。于是,广东省卫生厅向卫生部申请将王老吉凉茶备案。卫生部在组织专家研究后,于2005年4月25日以《卫生部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问题的批复》同意广东省卫生厅将“王老吉凉茶”备案。

    专家:

    夏枯草属于百年以上传统中药材

    虽然王老吉凉茶添加夏枯草等原料目前“于法有据”,但据记者查找,即将在6月份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

    中山大学毒理学教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杨杏芬称:“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王老吉产品是符合要求和规定的。因为,夏枯草等中药材属于百年以上传统药材,也经过了正常程序备案。”至于卫生部是否会对2002年的目录进行扩容或者修改,将本次事件所涉及的夏枯草等药材加入目录,杨杏芬称:“理论上说目录应是动态的。实际操作上,国家卫生部门会根据实际需要,在有必要时才进行修订。”

    消费者:

    支持王老吉但注意啥都不能多吃

    王老吉“夏枯草门”发生后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截至到5月14日16时,有38351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六成(22098票)网友认为要“根据调查结果做出相应处理”。这一数据表明,大多数网友态度理智。

    ID号为118.119.224.*的网友认为:“对于一个品牌面临的困难,我们消费者要理智对待事件的发展。要对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及处理结果给予信任与支持,不随意发布一些个人偏激的言谈。”ID号118.119.224.*的网友表示:“支持王老吉,什么东西都不能多吃。夏枯草,我们这就是夏天泡水喝,可以清热解毒。”

    王老吉:

    包装标示经国家认可暂不会修改

    红罐装王老吉生产商加多宝集团传讯部经理田威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看到卫生部给出的事实说明很高兴。至于会不会在包装上加使用标识?田威表示,罐装王老吉的包装标识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没有必要做出修改,“卫生部已经给了公众一个权威的说明,我想企业没有必要再做出修改。”

    生产纸盒装王老吉的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言人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称“包装会始终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执行”。

    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少斌表示:“我们感谢各方对王老吉的关注。一个品牌的培育和成长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对于王老吉这样的百年品牌来说更是如此。对于王老吉而言,我们会坚持守法、负责任和令消费者满意的原则。用心做事,诚信做人。”

    据了解,2008年由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罐装王老吉凉茶占据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目前,王老吉仍是全国凉茶第一品牌,2006年就以22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广东第一。“今后,我们会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继续回馈社会,争取做大做强,打造"王老吉"的金字招牌。”施少斌说。

    省食品行业协会:

    下一步应加大凉茶文化宣传力度

    “现在凉茶在北方的销量也很大,很多凉茶文化广东人都知道,但其他地方的百姓却不一定知道,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对本报记者表示,凉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了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传承,但是协会之前没有能下大气力向社会传播凉茶文化的社会历史价值和养生健康价值,带来了一些不理解。

    张俊修指出,业界应该在三方面进行大力宣传,包括凉茶对人体健康的贡献、王老吉凉茶的形成历史,以及被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凉茶的养身健康价值在于,一是作为饮料的功用,就是解渴,二是促进人体健康。现在人们加班加点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很容易出现免疫力问题,比如上火,那么凉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夏枯草”入药

    已有2000年

    夏枯草入药至少已有近2000年历史,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对其已有记载:“味苦辛、寒……名医曰:一名燕面,生蜀郡,四月采。”《神农本草经》撰者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有说成于秦汉时期,有说成于战国时期。据此推论,2000年前人们已用夏枯草入药。

    夏枯草,唇形目唇形科植物。由于夏至后即枯,故有此名。夏枯草全草入药,地上部分可治牙龈出血、咽喉疼痛、痔疮及月经过多等,及有杀菌、收敛、促进伤口愈合及降血压的作用。花穗能激活肝、胆以治疗由肝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精神紧张及结膜炎等。果穗具有散结、消肿、清火、明目的功效,可治口眼歪斜、目珠夜痛、目赤肿痛、头痛晕眩、乳痈肿痛及高血压等。

    夏枯草亦为“夏桑菊”、“何其正”等凉茶的主要原料之一。

    拜托!别折腾企业

    时隔数日,关于王老吉凉茶所含夏枯草的“添加物违规问题”,出现了180度的大逆转。这一戏剧性的变化,让人感慨良多。

    一方面,民以食为天,食又以“安”为天,食品安全直接关系老百姓的肠胃和生命,当然丝毫不可懈怠。对食品安全企业的监管,老百姓也希望多多益善、越严越好。值得庆幸的是,王老吉“夏枯草门”,最终成为虚惊一场,凉茶中添加夏枯草,也被卫生部证实不会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伤害。

    另一方面,食品企业同样以“安”为天,这事关企业的“市场生命”。食品企业往往对这类“风吹草动”承受力很弱,因此任何结论都应本着对消费者和企业负责的态度,再三论证、谨慎发布。夏枯草到底能否在饮料中添加,一直未有权威定论,这就为“夏枯草门”事件留下了遐想空间。所幸,卫生部最终表态,为王老吉凉茶“平反”。

    这就带给我们一个问题:在定性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和尽可能不“错杀”无辜企业之间,监管部门应具备何种把握精确平衡的技巧?值得探讨的是,杭州一位消费者“长期饮用王老吉凉茶后出现胃溃疡”之事,多少具有个案色彩。毕竟,胃寒之人,“长期饮用”寒性凉茶,本身就“药不对症”,这就好比体热之人长期食用人参一样,怎能不出事?而这显然不能全怪人参。

    针对这一个案,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当然应给予高度重视;但有关权威人士过早对一个品牌、一种工艺提出“权威否认”,这是否科学态度呢?如果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凉茶制作工艺,上千年的“人体试验”,尚不能作为夏枯草无害的科学证据,那么,有关方面在匆忙表态前,就更应以令人信服的科学之精神,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之结论。

    在金融危机阴影之下,“不折腾”应成为上下各方的共识。对于品牌敏感度极高的食品企业而言,尤应如此。正如我们不能容忍以“保护企业”为名庇护无良食品企业一样,对于不太慎重地将企业抛于“不义之地”的言行,我们也须警惕。王老吉凉茶事件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并不能掩盖这样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