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辣条生产作坊旁就是垃圾填埋场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5/25 |
|
新华报业网讯 “给我两包辣条,5毛钱那种。”昨日,记者走访市区部分中小学校园周边发现,很多学生都喜欢购买辣条等一些“三无”食品。虽然遭到家长、学校的强烈反对,但显然,很多学生依然无法抵挡诱人的美味,这些食品对健康带来的危害令家长们备感揪心。 小辣条味美价廉深受中小学生喜爱
昨日,记者跟随宿迁工商局宿城分局洋河工商所片区监管人员来到屠园乡屠园街的一家商店例行检查时,店主正急匆匆地将放在门口的一个装满辣条的箱子往屋里拖。“同学们都挺喜欢吃这个的,甚至上课的时候,还有人偷偷在下面吃。”一个学生小杨告诉记者,“至于吃这个对身体好不好我也不知道,反正周围很多人都吃,挺好吃的。”记者了解到,辣条价格很便宜,一袋50克包装的小辣条只卖5毛钱,大袋的辣条,也不过一块钱到三四块钱不等。大多数辣条口味较重,又麻又辣,很多孩子,甚至不少成年人都把辣条当成时髦的休闲食品。“保守估计,光宿城区每天这类食品的销售量就达到800公斤左右,消费的学生在15000人以上。”宿城工商分局副局长盛宏才这样告诉记者。 生产环境简陋调查结果触目惊心辣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有什么健康隐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记者在20日随同市工商局宿城分局相关人员到河南省辣条集中生产区进行了一次暗访。 在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的一个乡镇,记者和工商部门工作人员谎称想要做辣条生意,与多家生产作坊联系,表示希望到现场看一下环境。在遭到了数次拒绝之后,总算有一家答应带领工商人员和记者到现场看一下。记者一行被带到了一处小巷子里,巷子门口就是一个垃圾填埋场。巷子长有七八十米,据说里面藏着三四十家辣条生产小作坊。但是,从外面看,这里只是普通的民房,每家门上都挂着大锁,似乎没有人,里面则时不时地传出轰隆的机器声。 进了这家小作坊,眼前的情景让人触目惊心。院子十来平米,一台锈迹斑斑的辣条机摆在院子中间,旁边不规则的码着食品添加剂,勺子、碗、蛇皮袋遍地都是,一个大盆里装着已经发霉变质的原料。 “我们家生产条件在这一片算是好的了!我们生产用的原料都是从正规厂家进的,用的油也是好油,还花了一万多块钱买了一台真空包装机,产品都是真空包装。你们到别家看看,用地沟油的多了去了!他们那些辣条,尤其是非真空包装的,根本不能吃。”作坊老板告诉记者。 当被问及是否具有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的时候,这位老板说:“没有,这里搞生产的都没有!但是,你可以放心,我们的产品绝对是不怕查的!我们挂靠在其他正规企业名下生产,用他们的生产许可证号和QS标志,所以从外包装上看不出任何的问题。” 工商部门:辣条问题已经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这是食品安全,尤其是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的一个大症结。我们先后两次到河南进行过暗访,对于辣条的隐患有比较透彻的认识,而且一直在下狠功夫做治理小辣条的工作。”盛宏才告诉记者,“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将辣条隐患消灭在问题未爆发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因此,从2008年起,工商部门在查处辣条问题上下了很多功夫,在学校发传单,给学生开讲座、搞宣传,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发现辣条全部没收,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治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校园周边、农村的一些食杂店、小商店经营辣条的行为普遍存在,很多不法商贩为了牟取利益铤而走险。 “如今辣条已经演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孩子们难以拒绝美味的诱惑,商家难以拒绝利益的吸引,学校、家长对孩子的监控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执法部门难以从根本上对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监管。而对于辣条问题的严重性,整个社会缺乏合理的评估,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弱化辣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洋河工商所监管干部陈建国告诉记者,“只有当全社会对辣条问题的严重性有足够认识,像三鹿奶粉事件一样,变成一个普遍认可的事情的时候,辣条隐患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记者张海南 通讯员 王艳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