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用科学揭开“吃的真相”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3/12  

 过去的一年可谓中国的饮食养生年。数不清的图书、栏目和养生专家出现在大众视野,相关理念、概念天花乱坠,相关消费如火如荼。很多人不惜重金,像追赶时尚一样购买着固元膏、蛋白粉、亚麻酸之类新老保健名品!但同一年,一个名为“科学松鼠会”的科学公益团体和他们的新书《吃的真相》也备受大众关注,他们的宗旨是“科学打假、明智饮食”。重庆出版社《吃的真相》一书,正是基于普及消费者不知道的科学常识,唤醒被消费者遗忘的科学常识的基础上成书的,用一个个饮食养生案例告诉消费者真相,并传授如何甄别虚假产品的方法。

  打击虚假伪劣商品任重道远。只有当消费者都学会用科学擦亮眼睛,更新观念,让虚假伪劣不再有市场,3·15才会更快地远离我们。

  科学家应保持充分的独立性

  中国商报:本书勒口的作者介绍中有一句话:与国内任何机构和企业均无利益关系,因此能保持充分的独立性。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读出潜台词,那就是肯定有部分学者与企业存在各种利益关系,与企业联手蒙蔽消费者。请您谈谈,科学家的独立性是多么珍贵和重要?

  云无心:毫无疑问,是的。科学家与企业有利益关系本身不可避免,这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是。并不是说有了关系就一定会蒙蔽消费者,但是应该要公开说明情况。在国外的许多学术期刊上,作者都必须申明与涉及的东西是否有利益关系,比如如果你写一篇关于牛奶的评述,就得申明与奶制品行业有没有关系,比如说是否从事过他们赞助的科研项目。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的情况,就是说,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它都是那个样子。但是商业经营是有目标的,比如说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如果结果不是想要的那样,那么对企业可能就没有价值。但是很多东西,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我们的判断是基于我们得到的实验结果。如果一个科学家为了“满足”某个特定的商业目标,在一定范围内,他有可能通过实验设计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来回避不利的结果,夸大有利的结果。

  中国商报:可不可以说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因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莫大的好处的同时,但也带来很大风险。三聚氰胺、苏丹红、转基因、各种添加剂,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来讲,这些词语都很吓人。连食物都变得如此凶险了?

  云无心:归根到底,科学只是一个工具,一个人类如何认识自然的工具。就像一把刀,你可以用它来捕猎,也可以用它来杀人。我们要考虑的不是要不要刀,而是如何使用刀。

  像三聚氰胺、苏丹红这样的东西进入食品,既不是这些东西的错,也不是科学的错。科学技术把它们制造出来,不是用来用在食品中的,它们本身有对人类很有价值的用途。错的是把它们用在食品中的人,以及对此没有尽到管理责任的主管部门。而转基因、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本身也只是科学为人类带来的很有价值的选择。公众的恐慌一方面来自某些人的妖魔化以及人们对新生事物本能的不安。另一方面则是非法的滥用,这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上尤其突出。

  回望传统或展望未来

  中国商报:不知道您有没有这种感触,现在的食物都没有我们小时候的好吃了。除去感情的因素,为什么会这样?

  云无心:确实如你所说,我们经常觉得现在的食物没有小时候好吃了。一方面,感情因素很重要,小的时候没有水果吃,吃一个酸的苹果也觉得非常高兴,而现在可以随便吃了,再“高级”的苹果也引不起食欲。“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效应是广泛存在的。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的种植和养殖方式改变了动植物的生长方式。生长周期、品种、饲料等等因素,的确可能会影响食物的味道。需要注意的是,味道和营养是两回事,决定味道的成分往往都不是营养成分。比如说炖鸡汤,老母鸡长时间炖的话可以很香,重要原因是老母鸡体内含有的核苷酸比生长期短的鸡更多,长时间的 炖煮让它们被释放出来了。但是这些核苷酸并不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它最大的意义就是产生美味。实际上鸡精的关键成分,也就是这种核苷酸。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