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孩子是否健康专家教你判断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6/1  

   许多家长都有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经历,对家长来说,孩子不爱吃饭,是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然而,南京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毛春婷指出,孩子不爱吃饭,80%是由于家长喂养行为不正确造成的。“如果家长在宝宝1岁的时候没有添加辅食,以后就会造成宝宝抗拒咀嚼;或者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整天不停地给孩子喂吃的,会使孩子对吃饭产生抵触心理,造成神经性厌食。”

  对于由喂养行为不正确导致不爱吃饭的孩子,毛春婷说,一般医生会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理。“曾经有个两岁半的孩子,牙齿已经长得很好了,但是不肯吃饭,只吃流食。对这种症状要采取逐渐过渡的办法,先给孩子吃糊状的食物,两个月后再给他吃泥状的食物,再过两个月,给他吃碎颗粒的食物,训练他的咀嚼吞咽功能。半年后,这个孩子什么都能吃了。”

  如果家长喂养方式比较科学、有规律,孩子仍然吃不下饭,那么医生就会看看孩子是不是胃肠功能不好、脾胃不调、便秘或者有蛀牙,甚至也有可能孩子最近学习压力大导致食欲不振,医生要找出原因后再对症下药。

  A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孩子太胖了会不会影响健康?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本期《健康周刊》请来儿童保健方面的专家,为你指点迷津。

  喂养方式要正确

  B

  养育观念要转变

  “在门诊中,我们常常要给家长做大量的解释工作,家长们通常过度地关注孩子的健康,盲目地担心孩子长得不好。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什么都不吃,但我们通过询问孩子平时的饮食及测量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孩子一切正常,什么都不缺。”相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能吃长得胖就是好,毛春婷说,“曾有个家长带孩子来看病,说孩子总是出汗,这个孩子其实是太胖了,导致老出汗,家长却不以为然地说,我们是来看出汗的,不是来看胖的,我们家就喜欢孩子胖嘟嘟的。”这些家长的观念常常让医生有些哭笑不得。毛春婷介绍说,孩子长得好不好,不是凭家长主观判断的,医院有一套儿童专业体格发育评估标准,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评估来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家长转变养育观念很重要。”毛春婷告诉记者,家长要有科学的养育观,而且一个家庭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有的家庭口味偏咸,有的爱吃腌制食品或者隔夜饭菜。有的家长认为菜汤有营养,用菜汤泡饭给孩子吃,长期下来,孩子就成了小胖墩。”好的生活习惯同样重要,有些孩子不爱运动,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要不就埋头上网、打游戏,又爱吃零食,长此以往,脂肪就“恋”上了这些孩子。

  孩子的饮食要均衡,从功能上来看,孩子需要的营养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0%―15%,脂肪25%―35%。毛春婷建议,在孩子的营养方面,还是以食补为主最好,不要乱给孩子吃保健品。“各类元素在日常的饮食中就能获取。每天吃2两肉可以满足锌的摄取量,缺铁可以吃动物肝脏和红肉,维生素C则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对于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缺钙的问题,毛春婷说,乳制品中的钙最安全最好吸收,孩子最好每天喝牛奶,同时要吃鱼肝油,鱼肝油中的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的吸收。平时还可以吃些黑芝麻、虾皮。天气好的时候,带孩子出去运动晒太阳也是个很好的补钙途径。

  6月份市儿童医院将免费举办关于儿童营养保健方面的讲座,欢迎广大家长前往参加。

  C

  不要盲目给孩子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