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守护好制度底线——假豆腐事件的反思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3/5  

守护好制度底线——假豆腐事件的反思

    昨日,南国都市报暗访组根据知情者举报的线索,在海口美兰区桂林洋工业开发区内暗访到两家环境极其肮脏的地下豆腐作坊。而在其中一家面积达200多平米的黑窝点内,业主竟然用淀粉加入碳酸钠食品添加剂,再加少许黄豆来加工合成“假豆腐”。海口工商局灵山工商所执法人员根据记者举报,迅速出动将两家豆腐黑作坊彻底取缔。

    豆腐,这么便宜的食品,也有人造假,为什么呢?据了解,目前,海口市场大豆批发价约在2.3元/斤,而1斤淀粉的批发价不过在1元左右,两者相差1.3元左右。为了节省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又是一个“利益驱使”的老话题。

    国人是很讲究吃的。一个简单的豆腐竟也能制作出很多种精美的菜肴。西施豆腐、麻婆豆腐都是名菜,且历史悠久。西施豆腐为浙江诸暨的传统风味名菜。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与宠臣刘墉一起微服私访来到诸暨,两人尽心游玩,信步来到苎萝山脚小村,只见农舍已炊烟袅袅,方觉肚中饥饿,在一农家用餐,享用“西施豆腐”后,不禁击桌连声称妙,闻其菜名,“好一个西施豆腐”,脱口而赞。麻婆豆腐,据说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它的主料就是豆腐。其特点是外观色深红亮,红白相衬,豆腐形整不烂。当时,成都北郊的万福桥边有一家专供行人吃饭歇脚的小店,店主人是位脸上有几颗麻点的妇女,因为她丈夫姓陈,人们都称她为陈麻婆。

    如果乾隆皇帝当年吃到的是用淀粉加入碳酸钠食品添加剂制成的假豆腐,后果怎么样?大家应该可以想得到。这样的假豆腐凭厨师再好的手艺怕也难做成佳肴。

    民以食为天,可是,关于“食”(食品安全)的话题已是老生常谈了。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人们似乎已经厌倦了这个话题。评论家在撰文时,多数诅咒黑心商人“以钱为本”、丧失道德底线,食品安全的监督制度又存在盲区等等。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质,但“唯利”到了不择手段、丧心病狂、没有道德底线的地步,那就需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来制约和惩罚了。但问题在于,如果制度都没有守住底线,有背景、有势力的就轻罚;相反,则重罚,那么,我们如何“理直气壮”地咒骂黑心商人不守道德底线?

    所以,要让商人守好道德底线,前提就应当是守护好我们的制度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