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吃“热”让食管黏膜很“受伤”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1/6  

    中国人有个习惯,吃东西一定要“趁热吃”,认为趁热吃对身体好。不过,这个习惯恐怕要改改了。近日,据台湾癌症临床研究发展基金会的一项报告指出,吃得过冷过热都会有损肠道和身体机能。而平时多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可以延缓肠胃老化,助人延年益寿。

  我们爱吃“热”

  每天早上起床,就可以看到路边餐馆冒着热气的米线、热气腾腾的包子。再看看中国美食“火锅”更是体现一个“烫”字。为什么我们这么爱吃“热”?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赖苇认为,吃热食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帮助人们御寒保持体温。另外,许多食物的美味需要温度来“激发”,而中国人的味觉和嗅觉早已适应了这种被温度激发出的香味,所以吃“热”成为国人千百年来不变的饮食习惯。

  吃“热”让食管黏膜很“受伤”

  但这个习惯可不是个好习惯。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饮食过热和食道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息息相关。赖苇主任介绍说,这是因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过烫的食物温度在70—80℃左右。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形成浅表溃疡。反复地烫伤、修复,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肿瘤。

  “不冷不热” 肠胃好喜欢

  “在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过程最适合的温度则是接近体温下进行。”赖苇主任说。因此,这个温度是最合适的、对身体最有益的——即用嘴唇感觉有一点点温,不冷不热。同样,人们日常饮水时也应该把握这个温度。过烫的水不仅会伤害牙齿而且同样会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即使在时下的冬天,喝的水也不宜超过50℃。如果实在怕冷,可以多吃些姜、胡椒、肉桂等,中医认为有“温补”作用的食物,既不会损伤食道,还有额外的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