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法国食品企业出事,“争”曝家丑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10/19 |
|
德国奶品蜂蜜甚至肉馅都有法规 法国食品企业出事,“争”曝家丑 国内奶制品中非法加入三聚氰胺事件,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从全球范围来说,食品安全是一个老问题,不仅中国存在,世界各国都存在。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还会存在。所以出现问题并不奇怪,关键是汲取教训,对症下药,从制度建设上切实解决问题。从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看,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法规建设、制度安排上,大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国内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 根据法律规定,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直接参与食品添加剂法规的制定和管理。因肉类由农业部管理,用于肉和家禽制品的添加剂需要得到FDA和农业部双重认证。 在FDA的法规框架下,食品添加剂有单独的申报、审批要求和程序;有规定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量;新食品成分等同于食品添加剂,其申报和审批程序与食品添加剂完全相同。 企业在申请FDA认证、批准食品添加剂时需要先提交相关数据和信息来证明其安全性,之后FDA决定是否接受申请。食品添加剂只有在严格的审查获得FDA认证后才能合法使用并上市销售。美国规定,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就是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添加了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是掺假劣质食品,任何违规行为都可能受到严厉处罚。 食品召回制度是指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或经销商在获悉其生产、进口或经销的食品存在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缺陷时,依法向政府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并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收回问题产品,予以更换、赔偿,以消除缺陷产品危害。 美国食品召回制度是在政府行政部门的主导下进行的。负责监管食品召回的是美国农业部所属的食品安全检验署(FSIS)和 FDA。FSIS主要负责监督肉、禽和蛋类产品质量和问题产品的召回,而FDA主要负责除此之外的产品的召回。 FSIS和FDA对问题食品可能引起的损害进行分级,并以此作为依据确定食品召回的级别。美国的食品召回有三级:第一级是最严重的,即消费者食用了这类产品将肯定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第二级是危害性较轻的,即消费者食用后可能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三级是一般不会有危害的,消费者食用后不会引起任何不利于健康的后果,比如贴错了产品标签、产品标识有错误或未能充分反映产品内容等。食品召回级别不同,召回的规模、范围也不一样。召回可以在批发层、用户层(学校、医院、宾馆或饭店)、零售层,也可能在消费者层次。 ■德国的肉馅法规蜂蜜法规 德国十分重视与食品相关的立法和监管。相关法律法规除对食品安全制定普遍标准之外,还针对一系列大众食品的特点,分门别类地制定了相应法规,如肉馅法规、蜂蜜法规、啤酒法规、酒精饮料法规、奶制品法规等,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奶制品法规为例,法规明确界定了奶制品的种类,并根据不同种类的奶制品就其生产、包装、运输、标识、添加剂、化验法、同类进口产品管理及违规处罚作出了详尽规定。 食品添加剂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在德国,添加剂只有在被证明安全可靠且在技术上有必要时,才能获准使用。法规对允许使用哪些添加剂、添加剂的用量以及可以在哪些产品中使用等都有具体规定。食品生产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注明所使用的添加剂。 德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由各联邦州自行承担。德国监管食品安全的最高机构是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隶属于该部的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负责处理具体工作,指导和协调各联邦州开展食品安全监督。 德国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有义务自行记录所有原料的质量、进货渠道和销售对象等信息。根据这些记录,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在短时间内查明问题根源。 一旦确认某种食品有害健康,将由生产商、进口商或者联邦州食品监管部门通过新闻公报等形式向公众发出警告,并尽早中止有害食品的流通。 除政府机构外,在德国从事食品安全监督的还有德国商品检验基金会等消费者保护组织。它们主要通过发布第三方检验结果、向消费者提供咨询以及向商家发布质量认证等方式监督食品质量。 ■法国食品企业“自曝家丑” 法国是世界农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早在1905年,法国就颁布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 企业是市场的基本元素。也是保障食品安全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法国,一些大型食品企业,尤其是与饲养业相关的企业,大多采用会员制。例如,一家大型乳制品企业,其会员通常包括育种、养殖、饲料、加工等行业的农户和生产商。由于会员同处一条产业链,共同的利益需求会使他们很容易达成利益共识,因此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就能够得到完全执行。 此外,法国食品企业已经意识到,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乃至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标准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为了增强产品竞争力,法国食品企业纷纷将关注点投向食品安全领域,涉及各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一应俱全,细致入微的检验检测也是贯穿生产全过程。除了自检外,企业还积极接受来自政府和社会的监督。通常情况下,法国乳制品企业一个批次的产品会保留三份样品,一份用于政府检测,一份用于公共实验室检测,还有一份留于企业内部直到保质期结束。 法国食品企业对于品牌形象历来非常重视,因此在其产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大多数企业会在第一时间“自曝家丑”,同时以诚恳的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求得到公众的谅解。例如近日,法国婴幼儿乳品企业宝恰乐的一批次婴幼儿防吐助消化奶粉被怀疑受到沙门氏菌污染,尽管最终检测分析报告还未公布,但是出于谨慎,该企业还是在第一时间宣布召回这一批次产品,并向公众坦承事件始末以及提出相关处理措施。 在法国,社会参与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公共检测机构的参与和销售环节的参与。 法国几乎每个省市都设有公共实验室,可以接受各个部门或机构的委托,随时检测各种食品的质量,监控当地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作为公共机构,不与任何企业存在联系,这就可以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公正性,而公共实验室享受国家和省市的相关优惠政策,在人才、设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也就可以保证其检测结果的科学性。 销售部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巴黎市郊一家卡西诺超市的负责人就表示,其实可以把销售商看作是一级消费者,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就变得可以理解。这家超市的工作人员每天晚上关门前都会把第二天将要过期的食品扔掉。这位负责人说,法国法律规定,每种商品的标签上都须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凡是使用了添加剂的商品,还要列出其所使用添加剂的详细情况。判断食品是否过期的惟一标准就是看标签上的保质期,而一旦店内有过期食品被检查部门发现,结果只能是商店关门。因此,在法国,销售商既是食品安全的监督员,又是食品安全的执行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胡芳、王勍、尚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