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汇源,回到从前真的很难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3/22  

                                 “汇可恋”走向分手,果汁行业酿变局   

    令人瞩目的"汇可恋"3月18日被商务部用反垄断法斩断,对"恋爱"双方来说,一切是否可以回到从前?业内人士认为,从2008年9月到2009年3月,两大巨头其实已经"牵手"长达半年之久,无论是对汇源、可口可乐,还是对整个中国果汁行业,很多影响早已在此埋下伏笔。
   3月20日,在北京顺义北小营镇汇源总部所在的汇源路上,不足百米的道路一侧就有4个修鞋摊。中午时分,光顾修鞋摊的客人并不多,4名修鞋师傅中有两个是闲着的。已经在这条街上摆了十几年摊的修鞋师傅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前一到这会儿,这条街上特别热闹,汇源的员工占了大多数。而现在,这种场景已经很难见到了。
   “说实话,2005、2006年那会儿真不错,一个汇源基本就能养了我们这一条街的人;而最近这两年,汇源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如从前了。”修鞋师傅说。
   看似无心的话语,其实也恰恰说明了作为中国果汁业老大的汇源,为何要如此急于卖掉果汁业务,转做上游原材料产业——因为前者的利润已经越来越微薄。汇源果汁的公开资料显示,汇源2008年毛利润同比下降22.2%,2008年上半年纯利润达3.67亿元,可如果不计算2.5亿元来自可换股债券股权公平值变动收入,以及所得税大幅下调42.5%等因素,其核心盈利实际上下降了19.1%。
   并购不成汇源果汁再战江湖
   汇源正在忙着收拾因为并购不成留下的“烂摊子”。
   3月20日,北京顺义北小营镇,汇源果汁总部。大门虽未紧闭,但把守堪称森严,4名身着制服的保安严格盘查。记者亮明身份并表示希望能够进入厂区内采访,遭到了拒绝。“采访可以,但必须预约才行。”一名20岁上下的保安告诉记者,语气虽友善,态度却很坚决。正说着呢,就听见另一名保安拿起对讲机在喊:“刚才那个穿黄色上衣、拎包的人,看好了他,说什么都不能让他进来!”
   当时正值午休时间,但汇源总部门口依然是人来车往,忙碌异常。短短半个小时,不时有经销商在门口申请登记入内,也有很多匆匆忙忙赶来开会的管理人员。
   “裁员啊?当然有了,听说去年下半年汇源就走了不少人呢!”在汇源总部门口的休闲长椅上,一位当地的老大爷与记者闲聊了起来。在他眼中,企业裁员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哪个企业不这样啊?隔个三五年就来一次大换血,裁下去一大批旧人,再换上一大批新人,节省成本呗!”
   “能不能卖成是老板的事情,我们有什么好说的?”利用午饭的机会,记者与两名在汇源工作的女工攀谈了起来,但是很显然,她们对并购一事并不愿多谈,而当记者问到工厂的生产有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受到影响、会不会担心自己的“饭碗”时,其中一名女工的神色顿时戒备了起来:“谁知道呢?以前刚传出并购的时候,大伙儿就在担心换了老板厂子会不会裁人?现在厂子卖不成了,应该会好些吧?不过现在很难说。”
   对公司既行的战略转型计划做出重大调整、叫停上游果汁基地建设、撤回工作人员大力推进果汁市场销售……这些都是汇源这几天会议上的重要议题。
   “并购审批通过当然欢迎,不能通过就继续经营汇源果汁业务。”这是去年9月,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的话。而在3月18日当晚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发给媒体的声明中,似乎也呼应了这句话:目前汇源集团生产经营正常,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产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关爱汇源果汁。
   然而,真的要回到从前,谈何容易!汇源的处境,或许正如北京CBCT品牌营销机构总裁李志起所言:“朱新礼现在比较痛苦”,“汇源的战略转型和业务重心的改变受到直接影响,未来很不明朗”。
   品牌打折重整河山只怕更难
   公开资料显示,在并购过程中,汇源的战略转型计划其实也在同时推进:去年9月14日,汇源投资7.2亿元的果蔬饮料食品加工项目在湖北钟祥开工;去年9月28日,汇源决定在辽宁本溪兴建果蔬汁加工项目;去年12月13日,汇源投资2亿元在河北隆化建厂;去年12月20日,汇源考察宁夏平罗县枸杞项目,并顺利推进;2009年1月初,汇源派出两位副总裁考察河北衡水和海南定安县,筹划建立水果种植加工基地项目。也就是说,从2008年9月至今,汇源集团先后在湖北钟祥、辽宁本溪、河北隆化等地投资建厂,累计投入已达20多亿元人民币。而且根据汇源内部人士透露,考虑到双方合并后的转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汇源便陆续在人员安排、渠道整合方面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包括裁减涉及终端方面的渠道和品牌方面的工作人员等等。
   这些都是在并购成功的前提下展开的,是提前透支了“卖身资金”。如今“卖身”未成,这笔钱又该从哪里出?叫停之前这些巨资投入的项目显然是当务之急,更何况,正如国内饮料行业某知名企业负责人所言:朱新礼为什么急着“卖孩子”?就是因为下游的竞争太激烈了。汇源虽然在纯果汁、中等果蔬汁方面占优势,但是这两块加起来还没有果汁(25%含量以下)市场大,而在这块市场上汇源只占6%的份额,前面有5个大品牌。百分百果汁很酸,不太适合中国人口味,所以大品牌还没有真正发力,但其他品牌进入汇源优势市场只是早晚的事。如果朱新礼把汇源卖了,就等于从残酷的竞争中解脱了。
   如果说“卖身”之前的汇源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厮杀的艰难,那么,重新回到这块自己已然萌生退意的战场,只怕会更难:因为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汇源的品牌形象已经打折扣了。
   隔岸观火果汁企业多在庆幸
   可口可乐与汇源分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一个:汇源的中国同行们。
   总部同样位于北京顺义的牵手果汁,其生产厂区距离汇源总部不足10公里,去年9月可口可乐欲并购汇源果汁的消息传出后不久,牵手及其所属的北京顺鑫农业有限公司便公开发表了“反垄断声明”,并明确表示希望能参加“反垄断听证会”,然而,3月20日上午,当记者来到牵手果汁总部试图采访时,总办一位刘姓主任明确表示拒绝:“对于这件事情,现在我们不接受任何采访。”而另一果汁企业浙江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公关部的工作人员则在电话里直接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请求,理由是:“我们有明确规定,对这件事情不做任何评价,也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尽管果汁企业集体“失语”,但在这些同行眼中,并购被否无疑是一大利好:一个汇源果汁就已经占去了中国果汁市场半壁江山,如果再与可口可乐联姻,两大巨头强强联手,其他人还如何生存?在记者的采访中,某饮料业人士就坦言:“很高兴,除掉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那么,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被叫停,是否也意味着中国的果汁同行们因此而获得了拯救?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对此并不认同:“果汁行业其实是一个完全竞争性的行业,只有不断让好的技术和产业加入进来,不断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和经营方式,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突飞猛进地发展。”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则认为:“商务部否决并购,对可口可乐来说太划算了。”如此高价购买汇源,可口可乐其实早已经后悔了,而商务部的决定等于是帮了可口可乐一把。
   竞争激烈行业整合大势所趋
   可口可乐内部是否早已对并购案存在分歧、心生悔意?又或者如某位汇源集团内部人士所猜测的那样:是可口可乐操纵了收购案的结果?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记者也了解到,可口可乐方面的确早已做好了两手准备:旗下的品牌“美汁源”已经在悄悄试水橙汁饮料外的领域,推出混合果汁新产品。
   3月18日当晚,可口可乐公司在发给记者“可口可乐不会继续收购汇源果汁”声明文件的同时,还发来了一封“可口可乐全球创新与技术中心3月6日在上海隆重开幕”的新闻稿件,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穆泰康在声明中特别指出:“我们将专注于利用我们的资源和专业优势继续发展我们现有的品牌,并致力于研发新的饮料产品,包括果汁领域。”“我们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并承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优质饮料选择。”
   另一方面,就在记者发稿前不久,汇源方面有消息传出:汇源集团各地经销商已经在进行业务强化演练,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提振渠道战斗力;从3月23日开始,上百家电视台、报纸,将连续三个月刊播汇源广告,其收复失地的愿望十分明显。
   “所以说,就算可口可乐不收购汇源,也并不等于中国的果汁企业就可以减少市场风险,这个行业的竞争仍然会异常激烈。从整个行业来说,如果中国的果汁老大汇源经此一役损失更大,甚至从此一蹶不振,那岂不等于无形中帮可口可乐消灭了一个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位资深财经评论人这样告诉记者:尽管可口可乐与汇源的这次牵手未能最终成行,但从长远来看,果汁行业市场的整合才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