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治分散在街头巷尾的无证照食品加工小作坊,是执法部门监管的工作难点。“解决这一监管难题的重要办法,就是紧紧依靠当地政府,采用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立体监管’模式,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局长谢述钧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记者来到成都市成华区工商局保和工商所采访。作为成都市工商系统规范管理食品小作坊的试点单位,保和工商所的做法是全市的一个缩影。该所辖区地处城郊接合部,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量多、分布广,其经营人员多是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等。据介绍,该所按照市局确定的总体思路,积极与街道办事处协商,采取了“分类处置,重在疏导,确保实效”的工作原则。
首先,在摸底调查时,他们将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等一并统计。对有就业愿望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政府街道办事处承诺对其进行免费创业和就业培训,并为其提供3次就业机会,以确保其不失业;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低保范畴。这样做可以因势利导,疏导化解矛盾。
其次,他们采取与经营者户见面、具体指导、整改结合的方法,给经营者一定的整改缓冲期。一是对具备办证照条件的无证照经营户,督促其及时申请办理证照。二是对可以通过改善生产加工条件达到办证照条件的,采取宣传动员、上门指导、就近受理、现场颁证的办法,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办证照速度。三是对有合法经营地址但不具备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督促经营者在规定期限内停业转产;对无合法经营地址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责令经营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搬迁;对不积极采取措施完善生产加工手续又拒不配合的经营者,会同相关执法部门坚决依法取缔。据保和工商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采取上述举措,该所在整治食品小作坊过程中没有出现一户阻挠检查和被强制取缔的情况。
此外,在整个整治过程中,保和工商所与街道办事处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思路,初步建立起了“街办为主,部门联动,社区配合,群防群控”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所谓“街办为主”,就是街道办事处建立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将食品安全纳入街办对社区目标责任考核。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对经核实的举报行为,给予一定的奖励。实行专项整治包案制度,各社区书记、主任、食品协管员实行包户包案,确保处置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假关闭和死灰复燃。“部门联动”,是指部门、街办、社区实行三级联动,社区注重发现线索,街办联系相关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对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行为坚持露头就打,形成长效管理。“社区配合”,即社区建立食品安全巡查制度,确定固定的食品协管员,定期对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巡查。建立社区食品安全报告制度,实行月报表、零报告制度,定期向街办报告,发现大案要案立即报告。“群防群控”的意思是,社区与出租房业主签订责任书,承诺不向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提供房屋、场地,自觉抵制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行为,加强社会监督。
据介绍,目前,成都市工商局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上述规范管理食品小作坊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