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新生代农民工要走好“两条线”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1/13 |
|
当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主体,数量达1亿人左右。他们有着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今天面对新形势,他们在城市面临着不少新的困境,比如:迫切的婚姻问题、身份认同问题等,可谓门槛多多,因此亟须对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这些困境予以关注。(1月12日 《经济参考报》) 农民工问题,备受社会关注。那么,为何中央关注了,地方关注了,农民工还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呢?这充分说明,农民工问题的存在,不是单从某一方面着手去解决就可以凑效的。因此,当笔者看到类似新闻再次见诸报端,便提出了走好“两条线”的想法。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8854名公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人(53.5%)认为,年轻人没必要非得扎堆大城市。这无疑有是个好的开端,是社会青年自我成熟的体现,各地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做出反应,因利诱导,全面了解社会青年为习惯向大城市跑的更多原因,从而丰富中小城市的生活,完善各项社会福利保障,创造更多适合社会青年创业与就业的机会,用政策的利好留住现有青年,唤回流失青年,以实现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一条线”。 这“第一条线”走好了,可以活跃农村经济,为新农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还可以减轻城市管理负担,让城市进入高质量管理阶段。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加之人各有志,观念不尽相同,一些人到大城市实现梦想,甚至盲目往大城市跑,也不可避免,至少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因此,我们在留住新生代农民、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回归农村就业创业,走好“第一条线”的时,很有必要完善城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服务,包括持续地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环境,走好“第二条线”。毕竟,新生代农民在城市四处碰壁,门槛多多,到底折射出的还是我们城市管理的疏漏。新生代农民工过的很窘困,城市管理者脸上也无光呀! 眼下,又是农民工返乡的时节了。每年这个时候,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会闹用工慌,更有意思的是,由于过去城里人过分依赖农民工,结果农民回乡了,卖菜不方便了,吃饭不方便了,有的一下子找不到保姆,挺大的一个人或者一家子,居然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陷入茫然之中。城市的建设发展,也离不开农民工,因此,城市也得改变一下观念,不要只看到农民工增多给城市带来管理负担的一面,从而提高对农民工身份的认同及更多的服务,在和谐相处中共同谋求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