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关于重新认识“三农”的几点认识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8/8 |
|
前不久,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重新认识首都的“三农”问题。他说首都的农村是北京郊区的一部分,是北京新的战略发展空间;首都的农民是北京的市民,是推动郊区发展的动力,是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首都的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产业。重新认识首都“三农”问题理论的提出,必将进一步推进北京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专门召开讨论会,本期专题刊登部分领导在讨论会上的讲话和发言。———编者
重新认识就是深化认识,既是对昨天的回顾,更是对明天的展望。重新认识也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今天的思考与发现。“三农”是昨天的延续、是今天的创造、是明天的希望。社会发展给“三农”赋予了继往开来的深刻内涵,因此有必要对“三农”重新认识,特别是首都的“三农”。 一、重新认识的背景 经济基础是认识问题的起点,社会发展拓宽了观察的视野。2008年北京人均GDP已经超过9000美元,伴随着数字增长的是“三农”出现的可喜变化:一是农业发生了功能性变化,从传统的生产功能向现代的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延伸和演变,它不仅是生产者的劳动之地,也是消费者的休闲之所;二是农民发生了观念性变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而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就收入来源而言,已经由以前单一的经营性收入拓宽为目前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四种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已经达到10747元,实现了由靠天吃饭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三是农村发生了由表及里的变化,城乡统筹的制度设计、强农惠农的政策支撑,使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事业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接轨。农村有资源缺要素的状况正在改变,城乡一体化的趋向更加明显,在北京看到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整洁,更重要的是不断向前迈进的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崭新步伐。 二、重新认识的角度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对“三农”的认识同样如此。就“三农”说“三农”,只能说明现状,而理不清其产生的原因,更找不到根本的解决办法。“首都的农村是北京的战略发展空间”,这句话既找到了农村在全局中的位置,又阐明了农村的未来价值。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实践证明,跳出“三农”认识“三农”、跳出“三农”破解“三农”,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北京全市面积是164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只有1100平方公里,人口却超过了2000万,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就城区说城区或者就农村说农村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城乡资源整合,只有城乡一体化发展,才是科学的路径。而这些首先都取决于认识问题的角度。 郊区是城乡混合的代名词,要想变“混合”为“融合”,必须选准认识角度、理清发展思路。就北京郊区而言,要下大力气抓好新城建设、小城镇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运用财政、规划等手段,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配置城区和农村资源,推动中央在京大院、大所、大企业和内外资企业的优质资源向城市发展新区和浅山区流动和集聚,推动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发展。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城乡一体化的“1+N”行动,以新城建设为龙头,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城乡结合部发展为突破口,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郊区的发展。 三、重新认识的内涵 “首都的农村是北京的战略发展空间,首都的农民是推动郊区发展的动力、是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首都的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产业”,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北京“三农”的科学诠释。个人认为重新认识“三农”应该树立新的理念,包括:持续的理念,主体的理念和融合的理念。 持续发展就是既对今天负责也对明天负责的科学选择。“农村是北京新的战略发展空间”这一定位就标明了持续的理念是其必然属性。所谓持续就是让首都的农村在破解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过程中发挥其广阔天地的潜在优势;所谓持续就是让首都的农村在郊区的城镇化过程中节约利用土地,集约整合资源,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所谓持续就是让首都的农村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注重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积累生态资本,让北京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主体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农民是推进一体化的必然主体。“首都农民是推动郊区发展的动力,是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这是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准确表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核心精神,就是通过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农民的利益,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谓主体就是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量化股份让农民成为有产者;所谓主体就是集体事务决定严格按照民主程序进行,让农民成为主人翁;所谓主体就是通过组织和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 融合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首都的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产业”,这既说明了北京农业有巨大市场需求的优势,也有劳务成本高的劣势,扬长避短就必须走产业融合之路。所谓融合就是要延长农业的产业链,让农民通过二、三产的各个环节得到更多的利益;所谓融合就是要延长农产品的销售半径,让农产品通过品质提高、品牌推销,进入本外埠高端市场,进入国际市场,给更多的消费者带去绿色享受;所谓融合就是通过行政、市场手段,通过科技创新,建立农业服务体系,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实现“生产者满意、消费者放心”的双赢目标。 作者:牛有成(中共北京市委常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