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无锡精彩演绎新版“一村一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6/16  

  无锡市从2006年初起在全省率先部署启动“一村一品、一村一企”工作,已形成六大农业特色高效产业集群,有785个行政村与有实力的工商企业结对合作;2006年全市农业亩均效益接近2000元,比上年增长7%以上,提高了农民收入,尤其是提高了纯农户中50岁左右的困难群体的收入,被农民赞为“富农富到了节骨眼上”。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无锡农民中纯农户比例虽然不高,但是提高这个群体的收入水平,是无锡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农业部领导也评价道:无锡“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的探索,有全国示范意义。

    听村主任算“葡萄账”

    初春时节,薄薄的晨雾里,江阴市璜土镇利城村年近50的农民戴剑强在拆掉薄膜的葡萄棚里忙碌着。讲到葡萄收入,老戴眉开眼笑:去年承包的6亩葡萄园,收入超过了14万。璜土葡萄去年被评为省名优产品,上海、宜兴、江阴超市抢着来进货,城里人开着汽车来摘葡萄,只愁不够销。

    利城村是璜土镇出名的“葡萄村”。村主任高和平把葡萄称为“富贵果”,他给记者算了一本账:全村2250亩农田,以前种粮食,每亩纯收入500元“碰足顶”了;改种葡萄后,高的一亩纯收入可以超过3万元,平均也有六七千。现在全村1081户农民中种葡萄的超过一半,而且大多数是45岁到60岁左右的中老年。工厂招工不要他们了,自己出去做生意也不行了,以前靠种种粮食蔬菜收入有限;发展一村一品后学会了种葡萄,收入都翻了几倍。

    江阴申港镇有个“河豚鱼村”,是以养殖河豚鱼等“长江三鲜”为特色的品牌村。记者看到,养殖大户郑金良聘用的渔工中,50岁以上的占了绝大多数。在江阴霞客镇上的九州果业公司,100多农工中,大多数是来自周边村的中老年村民。这些以前每个月只有200多元收入的纯农户,现在每月的工资都在八九百元,收益上了一个档次。

    看“工业老板”如何争姓“农”

    “一村一品”的内涵,是一个或几个村,甚至一个镇拥有一个以上的、有市场竞争力的、规模化生产的高效特色农产品,达到“建设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这种把品种、品质和品牌有机结合的“一村一品”,显然是分散、个体、自身资金短缺的单个的农户所难以企及的。所以,无锡市把“一村一企”也就是村企合作作为“一村一品”的支撑点,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积极性。

    江苏九州果业公司是一家工业老板投资的新型农企。从2004年至今,这家公司投资3000万,以工业化的理念和运作,在1500多亩土地上种植提子、草莓、甘薯、黄瓜、西红柿、甜瓜、花卉等绿色有机农产品。让周围农民感到新鲜的是:九州果业和中农大、中国农科院等4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生产—推广体系;注册了“母亲缘”、“佛提果香”两大类共84个商标;还在办公楼里建起了可供200人听课的现代化教室,教周边村民怎么施有机肥,怎么消除土壤里的毒性等等。现在,九州果业带动培训的村民,已从霞客镇扩大到周边的祝塘、长泾、青阳等七八个乡镇。

    在“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模式的吸引下,无锡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速率明显加快。江苏阳光集团累计投入农业已达6亿元,吸收农民就业6000多名。江苏红豆集团种植红豆杉1万多亩,周边有10多个村成为“红豆杉村”。据无锡市农林局提供的数据:仅2006年一年,进入无锡市农业项目的各类工商资本总额就达24.1亿元,全市785个村企合作单位中已有约30%有了实质性启动。

    政府和市场,新“一村一品”的双引擎

    政府和市场,这个“一村一品、一村一企”发展的双引擎,相互如何搭配得当?

    无锡市相关专家认为:在“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推进过程中,政府的引擎作用应该主要发挥在“制订发展规划,创造政策环境,搭建合作平台,改善基础设施,提供科技服务”等领域;而具体的“品”创什么怎么创等,则应由市场主体自己去决定,政府不要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