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枣庄市局以机制创新提升监管效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3/14  

“组合拳”打通“监管脉络”

枣庄市局以机制创新提升监管效能

针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枣庄市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监管中用心探寻规律,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机制,“变脸术”、“动态监管”、“联合执法”等一系列掷地有声的“组合拳”重磅出击,彻底根除了监管中的“痼疾”、“阻滞”,“组合拳”打通“监管脉络”,全市药监工作运行更加顺畅,逐步走上了稳健运行、健康发展之路。

 “变脸术”提升监管效能。该市大力推行“网格化监管”,全市6个区(市)分局将各自辖区按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基层监管所力量、信息员配备等情况划分成2-3个单元网格,每个网格确定一名分局党组成员为负责人,建立了服务记录制度、汇报交流制度、动态考核制度,统一调配执法人员,进行划片动态监管。与此同时,积极实施“错休工作制”, 执法人员在休息日(春节假期除外)照常执法、轮流休息,对监管对象实施全时段、全覆盖、无缝隙、多频次监管,杜绝监管的盲区和薄弱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岗位区域轮换制”,将责任区域实行每季度调换一次,实现执法人员的定期“变脸”,确保执法区域的相对不固定性,使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始终保持“生面孔”,在执法人员之间形成了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割除了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藕断丝连”,保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各式“组合拳”的重磅出击使“人情化执法”减少了、监管的覆盖面更趋广泛、监管的效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工作的开展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公平性。

“动态监管”打牢监管基础。全市积极推行药品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电子监管。依照《药械经营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各药品经营企业自行申请争创“诚信药店”,分局进行实地检查考核并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对获得“诚信药店”的企业进行通报表彰授牌。按照“突出薄弱环节、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分局对“诚信”药店的日常监督原则上相应减少。全面实施电子监管,在全市260家药品经营企业构建起了覆盖全面、系统完整、布局合理、操作便捷的电子监管网络,实行远距、实时、实景监控。建立了企业信用档案,划分信用等级,定期向社会公布信用等级情况。对于群众反映或日常监控中发现某些企业有违法经营行为或服务态度出现“冷、横、硬、推”的现象,经各分局调查属实,纳入各企业信用档案,按违法违纪情况严重程度分别记入相应的分值,累积至一定分数,则取消其“诚信药店”称号,保证“诚信药店”始终处于社会监督和部门监管的“动态监管”之中。通过“动态监管”,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诚信意识、依法经营意识,夯实了基层监管的第一道“闸门”,为日常监管工作的开展打下了牢靠的基层基础。

“联合执法”凝聚监管合力。针对跨省、市的药械大要案,该局推行“联合执法模式”,制订了《枣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实行各区(市)分局抽调精干力量,由市局稽查队牵头,成立临时工作组,共同研究案情,商讨应对之策,协力进行攻坚,形成全市系统“一盘棋”的工作合力。近年来,先后成功办理了国家局督办的涉及河南、河北、江苏等省的跨界邮售假药“复方川羚定喘胶囊”、“关节炎胶囊”案、销售假药“消渴丸”系列案、销售假药“人用狂犬疫苗”案等案件,涉案总货值二十万余元,抓捕犯罪嫌疑人7人;围绕食品安全监管,该局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卫生、工商、质检、畜牧等市食安委会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每月定期召开一次食品安全专题会议,分析形势,通报情况,实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工作互动。同时,整合优化稽查资源,建立稽查执法的一体化体系,统筹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行为。在近期联合开展的火锅底料、“地沟油”及餐厨废弃物整治中,全市充分发挥联合执法优势,仅用一周的时间便对全市1257家次农贸市场、餐饮企业、学校食堂、食用油生产经营户等单位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查处封存“三无”桶装油240余公斤,取缔无照经营13户,发放整改通知书173份,工作效率、成效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高。(刘大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