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港珠澳多人食用带子集体中毒 货源来自湛江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5/20 |
|
近日,港澳两地先后发生市民食用海鲜带子引发集体中毒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昨日,记者从市相关部门了解到,珠海目前已接到食用此类海鲜产品中毒的报告,共有16人,初步断定为贝类毒素中毒。对此,相关专家建议市民近期最好慎食此类海鲜。
带子货源来自湛江 18日当天,市卫生部门接到有4人因头晕、四肢乏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和呕吐等不适症状到医院求诊的报告,经过有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患者事前曾食用过海鲜带子以及临床症状等情况,初步判断属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再经过进一步排查,又确定另外两人也出现类似症状,而事前也曾食用过海鲜带子,中毒原因初步判断与上述4人相同。 据了解,6名患者分别来自3个家庭,目前身体状况稳定。患者所食用的海鲜带子均来自梅华广富市场,带子的货源则来自湛江,相关查处以及封存工作正在进行,而针对其它市场的检查正在开展,检查结果近日将公布。对此市食安办相关人士表示,近日将发布食品安全警示,建议市民近期最好慎食此类海鲜产品。 海鲜类产品煮食有讲究 记者昨日走访拱北、香洲海鲜酒楼、水产市场,发现售卖食用情况正常。在拱北口岸附近菜市场、超市,带子依然正常售卖。有水产品档主告诉记者,珠海市民的顾客照旧购买食用,商贩聊天时多称澳门带子事件是与香港有关。 珠海较大规模的涉水产品交易点朝阳市场工作人员亦专门接受本报咨询。“这两天检验检疫人员都和平时一样检测,不止是带子,整个水产品均无问题。”该人员称,带子在下属水产品档口几乎均有销售,因海鲜类价格市场有波动,目前尚无数量、价格的统计数据。该人员同时将问题质疑在市民的正常食用方面,“因海鲜类产品煮食均有讲究,市民应提前问清楚。” 另据悉,珠海在出入境的水产品领域一贯保持质量安全监控计划,对供澳水生动物捕捞渔船亦有严格管理工作,目前尚未有涉及澳门带子事件的报告公布。 澳门 海鲜档生意减半 当地16中毒者均自行煮食带子 澳门民政总署管委会副主席李伟农昨日表示,民署正与卫生局配合,密切跟进新鲜带子怀疑有问题事件,并会适当加强其它海产类的检验检疫工作。 继香港有居民食用新鲜带子出现食物中毒个案后,澳门卫生局前日接获医院通报,有14名澳门居民在街市购买带子煮食后不适,经治疗后已出院。患者在食用煮熟的新鲜带子10-40分钟后出现头晕、四肢乏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和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查,各患者发病前食用的新鲜带子,分别购自下环街市、水上街市、青草街街市和红街市,并在家中自行烹煮。5月18日上午9时至19日下午5时,澳门再接获2名市民于早前食用新鲜带子后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等疑似神经麻痹性中毒的报告。至目前为止,累计共有16名市民在食用带子后出现疑似神经麻痹性中毒。有1例所食用的带子在珠海购买。卫生局已将有关信息通知珠海卫生当局。卫生局继续呼吁市民暂停食用新鲜带子。 目前对中毒溯源等方面尚不得而知,澳门卫生局怀疑事件与香港个案同属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有关,呼吁市民暂停食用新鲜带子。民政总署的李伟农表示,民署及食品安全统筹小组下设的技术小组已及时响应事件,预计数天后会有已被留置的新鲜带子检疫结果。 澳门水产品市场对事件出现较大反应,政府一度让停售带子。有街市售卖贝类档贩表示头天已进了带子,但受事件影响全部“泡汤”,损失千多元。新鲜带子疑含毒素的阴影,影响到市民食用贝类海产的信心,贝类海产销量下跌一半以上。 据了解,澳门新鲜带子的货源一般来自湛江,而非珠海。澳门本地批发商透过广州批发市场取货,平时每日销售约200只带子,并于每日6时左右卖清所有贝类、海产类。 中毒探因 带子从食物中摄取毒素 据香港海鲜业联合总会主席李彩华说,带子有毒并非因为污染,而是天气转热,海水温度变暖,带有麻醉毒素的海藻容易生长,带子摄取的毒素便会增加。只要不吃带子内脏,便可避免中毒。有关医学专家提醒,藻源毒素不仅存在于带子中,蚬、青口、蚝、扇贝等双壳贝类海产都可能受污染,市民都应慎吃。 据专家介绍,双壳贝类海产如带子、蚬、贻贝、蚝、扇贝,属滤食特性生物,是贝壳类海产中毒的常见传播媒介,而这些贝类生物食入有毒的海藻,毒素就会积聚在贝类的组织内。毒素对贝类本身并不会造成影响,而且其外表、嗅味或味道均与正常贝类无异,但人食用后则引起中毒。 专家解释,这是因为这些毒素是耐热的,高温加热也不能起到解毒作用。若有人发生中毒,其症状一般为恶心、呕吐,同时口、舌及四肢出现刺痛、麻痹或灼热的感觉,也会出现头痛和晕眩,严重者会因呼吸系统麻痹而引致死亡。因此,市民近期最好少吃贝类食物,若食用则要将贝类浸养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并定时更换清水,使贝类自行排出体内的毒素;食用时避免进食其内脏、生殖器及卵子等。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