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明厨亮灶展现食品生产全过程 社会共治促进细节监控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 段丹峰  更新时间:2015/1/20 17:49:42  

 中国经济网杭州1月20日讯 (记者 段丹峰)当前,社会各界对餐饮食品安全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的同时,与餐饮环节所具有的风险隐患累积性、广泛性和显现性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明厨亮灶”的建设成为了解决该问题的有效载体。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访了浙江省的部分县市了解到,截止到2014年底,浙江省参与“明厨亮灶”创建的餐饮单位共有2310家,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已经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新格局。 

  杭州市万泰城“弄堂里”餐馆上方7块大显示屏正在直播后厨菜品制作过程。中国经济网记者段丹峰摄 

  杭州:APP创新实现随时随地监管 

  据了解,“明厨亮灶”是国家食药监总局2014年餐饮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之一,就是采取视频技术或安装玻璃墙的方式对餐饮食品加工过程进行公示,从而将餐饮经营单位食品加工的关键环节亮出来接受社会监督。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朱志泉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省在推行“阳光厨房”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餐饮业态的不平衡性,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分层次、分重点,把学校食堂和大型以上餐饮单位作为推进的重点。 

  据了解,截止到2014年底,浙江省已经建设“阳光厨房”2310家,其中学校食堂1434家,社会餐饮876家,全省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 

  记者走访之后发现,在杭州市万泰城“弄堂里”餐馆外面上方有7块大显示屏,正在实时播放后厨师傅们的一举一动,在餐馆外排队等待消费的顾客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冷菜间、热菜操作区、洗碗间的师傅们切菜、炒菜、装盘等动作。 

  在另外一家“赤唐锅”餐馆,记者了解到,该店为了方便接受消费者随时随地监督,设计研发了“萤石云”APP,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查看餐馆厨房情况,还可以追溯过去一个月内的监控视频。这些视频不仅是促使企业规范经营的利器,也成为食品安全事件溯源的证据。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食堂后厨正在为学生准备午餐,家长学生可通过参观通道看到菜品制作过程。中国经济网记者段丹峰摄 

  嘉兴:学生家长膳管会协助监管 

  此外,记者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食堂看到,食堂就餐区也通过实时监控将后厨操作间情况展示在了大屏幕上,此外,学校还特意成立了由家长和学生共同组织的膳食管理委员会,家长和学生可随时进入后厨检查,发现问题可直接向相关领导汇报。 

  据秀洲现代实验学校校长濮焜铭介绍,学校从2011年开始通过网络实施监管,2014年9月份正式推出了手机终端平台,家长可随时随地利用APP软件观看后厨情况。“‘阳光厨房’一方面是学校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的表率,教育学生为人处世要公开透明。这个不仅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也有利于将潜在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实现全链条监管。”濮焜铭说道。 

  “我非常支持和赞同学校这一举动,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厨房情况,我感觉我把孩子放在这里,我很放心。”一位刚好来接学生的家长向记者表示。 

  据嘉兴市秀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韩建忠介绍,到2014年底,嘉兴市共有166家学校食堂和63家大型酒家已完成了“明厨亮灶”改造,全市共投入创建资金约630多万元。 

  宁波:加大宣传引导选择性消费 

  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2014年全市投入了4000万元,建成了732家“阳光厨房”,其中学校食堂497家,社会餐饮207家,集体配送餐单位和中央厨房共11家,企事业单位食堂17家。 

  该负责人表示,“明厨亮灶”推行之初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存在监管人员思想不统一、餐饮单位比较抵触等问题,但是经过多次劝说与鼓励之后,先行先试,首先选取了经营者安全意识较强,基础条件较好的单位进行试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此外,宁波市还加大了社会宣传,向社会公众宣传“明厨亮灶”建设的目的意义和试点单位的做法、成效,使得“明厨亮灶”建设成为顾客选择餐饮消费的重要导向。记者在宁波市印象城里看到,已经实现视频实时监控的门店确实吸引了众多顾客,排队等位的顾客都会观看整个菜品的制作过程。 

  “通过‘明厨亮灶’的建设,收到了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专业监管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效果,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格局,提振了公众餐饮消费信心,增强了餐饮单位自律意识。” 朱志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