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河南调动两个积极性确保粮食大省地位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12/18  

    作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初步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按此规划,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河南将采取措施使粮食年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000亿斤稳定提高到1300亿斤。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更好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河南将立足省情,科学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调动种粮农民和地方党委政府两方面的积极性,确保产粮大省的地位更加巩固。”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把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着力打造一批粮食生产大县,粮食总产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位,连续两年超千亿斤。今年全省粮食又获丰收、总产达1074亿斤,实现了连续3年超千亿斤的目标。河南用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以上的粮食,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不仅解决了近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300亿斤的原粮及加工制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维护粮食安全的问题日益凸显,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就河南而言,在粮食生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粮食生产条件亟待改善;二是种粮机会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难以持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粮食主产区往往财政拮据,导致经济困难,“高产穷县”问题突出,缺乏支持粮食生产的动力和能力。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通过调动政府和种粮农民两个积极性,探索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经过专家论证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具体设想:在现有1.08亿亩耕地中,用7500万亩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复种指数提高到200%,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亿亩。通过采取综合措施,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巩固夏粮、主攻秋粮,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对其中2500万亩吨粮田进一步巩固提高,亩产稳定在2000斤;2500万亩中产田开发成高产稳产田,亩产提高到1800斤;2500万亩低产田改造为旱涝保收田,亩产提高到1600斤。到2020年,确保粮食产量达到1300亿斤。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10年,粮食总产量提高到110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第二步,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提高到120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第三步,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提高到130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河南提出采取一系列物质技术措施:改善生产条件,夯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基础;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发展格局;健全市场体系,构建粮食现代流通平台。同时,配套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基地、重点水库建设、低洼易涝地治理、骨干河道治理、灌区建设、良种繁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植保工程、农业机械化、沼气工程、畜牧养殖、生态林业、沃土工程、秸秆转化、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土地整理等17个项目。到那时,不但种粮农民的收入会稳定增加,河南作为全国产粮大省的地位也会更加巩固。(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