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扬州:6类食品抽检不合格 多因铝残留或食品添加剂超标 |
文章来源:扬州时报 更新时间:2015/12/24 18:49:30 |
|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又到年终,过去一年到底有哪些食品抽检让人不放心?昨天,市食安办发布今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评估报告,全市抽样的1002批次中,合格979批次,合格率97.7%。从报告上可以看出,不合格23批次产品中,食用油、腌腊肉制品、糕点、酱腌菜、干水产品、豆制品,这6类食品在抽检中还不那么令人满意。其中,流通领域发现的食品不合格批次最多,不合格因铝残留量超标、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比较大。 抽检报告 23批次不合格食品,流通环节发现的最多 今年全年计划抽样1000个批次,实际完成1002批次,其中应急抽样4批次,总完成率100.2%。全市抽样的1002批次,涉及6大环节,包括大米、小麦粉、蔬菜、食用油、畜禽肉(猪肝)、猪尿(快检)、熟肉制品、腌腊肉制品、糕点、米面制品、淀粉制品、非发酵豆制品、腐竹、乳及乳制品、干水产品、酱腌菜、月饼共17个品种。合格979批次,合格率97.7%。 其中,种植养殖环节、生猪屠宰环节、保健食品抽检全部合格,三个环节分别抽检了20批次、370批次和30批次。而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中,流通环节合格率最低,抽检305批次,合格289批次,合格率为94.75%。餐饮服务环节抽检168批次,合格162批次,合格率96.43%。生产环节109批次,合格108批次,合格率99.08%。不合格的23批次中,生产环节1批次、流通环节16批次、餐饮服务环节6批次。 市食药监局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处监察专员王宏兵表示,流通环节发现不合格批次多,一是抽检的批次多,二是散装食品这块问题比较突出。 不合格食品中,食用油问题最多 不合格的23批次产品中,食用油5批次、腌腊肉制品4批次、糕点3批次、酱腌菜2批次、干水产品8批次、豆制品1批次。王宏兵告诉记者,通过他们评估分析,发现问题主要出在生产环节和种养植(殖)环节。从产品来源上看,23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来自种养植(殖)环节8批次、生产环节的13批次、餐饮服务环节2批次。王宏兵分析,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和简单加工、食品生产加工是造成食品不合格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23批次问题样品,市食药安办已责成各地做好核查处置,查找问题原因,做好后序处置工作。并将核查处置结果及时上报市食药安办。 不合格食品 食用油:3批次因保存不当变质 5批次不合格食用油中,1批次是检出非食用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塑化剂)超标,可能与产品生产过程中接触非食品用塑料所致;1批次过氧化值超标,可能是保存不当造成;3批次食用油组成不合格,添加了其他食用油造成。食用油组成不合格,添加了其他食用油,以次充好,欺诈消费者。 腌腊肉制品:“哈喇”味的不能食用 4批次腌腊肉制品酸价超标,则可能是食品原料不合格或产品贮存不当造成。酸价超标就是一种变质,也就是俗称的“哈喇”味,表明食品出现了腐败变质现象。所以也提醒消费者,冬季购买腌腊肉制品时,需仔细鉴别制品是否酸价超标,不要买有俗称“哈喇”味的腌腊肉制品。 糕点、酱腌菜、豆制品:食品添加剂超标 3批次糕点,2批次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加工造成;1批次脱氢乙酸超标,是生产过程中超剂量使用防腐剂造成。两批次酱腌菜中,1批次苯甲酸超标、1批次苯甲酸和甜蜜素超标,应该是食品生产企业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1批次豆制品苯甲酸超标,应是食品生产过程中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 干水产品:铝超标惹的祸 8批次干水产品均是铝残留量超标,生产企业源头把关不严也是问题产品上市流通的重要原因。 过量摄入铝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甚至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的风险。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长期大剂量食用铝含量超标食品,可能造成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过多的铝作用于骨组织可能促进骨质疏松。此外,铝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有一定毒性,同时妨碍钙、锌、铁、镁等多种元素的吸收。 一句话提醒 市食药监局提醒,市民购买食品,应到信誉好、证照全的正规销售场所购买,尽量购买大品牌、有包装的食品,注意食品包装标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