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眼花缭乱的“准字”号 提醒买药认准“国药准字”号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4/6 |
|
资料图片。
据杨先生说,看了朋友送来的药品和保健类品,再看药店里的各式药品,上面的“准”字号多达几十种:“卫消字”号、“卫监字”号、“国药准字”号、“保字”号等繁目众多的各式各类、各不尽同的“准字”号。不明就里的市民面对如此繁杂、名目和出处都不同的药品、保健品、食品根本分不清哪一种“准字”号吃得让人放心? 记者在市内各大药房看到,药房内都设有药品区与非药品区。在四方坪一家药店,记者以咽喉肿痛为由,向药店工作人员咨询“金嗓子喉片”,他转身从柜台上拿出一盒“新金嗓子含片”递了过来,并说了一句“这种效果不错,你可试试!”“我要的是‘金嗓子喉片’,不是这种。”在记者进一步要求下,这名工作人员又从另一个柜台上拿出一盒“金嗓子喉片”。记者辨识后发现,这两种产品在包装上大致相仿,但仔细辨认有细微差别,“金嗓子喉片”外包装的右上角有“OTC”(非处方药标志)的标识,而“新金嗓子含片”则没有。执法人员辨认后告诉记者,前者是药品,后者则是保健食品。 在另外一家药店记者看到,该药店的柜台分三层,上面两层摆放的是国药准字号药品,而在最下面一层摆放的则是保健食品,但未注明。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非药品冒充药品”的大都是以保健食品、消毒产品等名目出现,并大都依傍知名药企,无论在外包装上,还是在说明书上,甚至诊治功能上,它们与药品几乎一模一样,很容易让消费者混淆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 据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顺权说,目前,卫生、药监和有关的一些行政管理部门都有审批字号的职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各种“准字”号各有各的市场。但购买药品时,还是应认准“国药准字”号为宜。购买药品应到正规药店、医疗机构,并认准国药准字,即在药品包装上标示“国药准字加一个大写英文字母再加8位阿拉伯数字”,如“国药准字Z20054740”。同时根据有关规定,除乙类非处方药经批准可以在非药品营业场所宣传但不得销售外,其他药品、医疗器械一律只准在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单位销售。国家有关部门将会进一步规范部门审批职能,不久后将会统一使用“准字”号。李顺权提醒市民,正规药品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如果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遇到与知名正规药品外观极为相似的保健食品,需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