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进口乳源频现危机 监管进口食品不如出口严
文章来源: 大洋网  更新时间:2013/8/6 8:26:24  

    昨日,新港西路百佳超市内,还有很多非问题批次的“多美滋”奶粉销售。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实习生 李俊锋 摄

    国产的让消费者不放心,而出事的又是国外品牌。

    近年来频频曝光的乳业安全危机事件,逐渐让人清醒:进口乳源并非绝对安全。但问题出在哪?缘何企业懈怠消费者、拖延通报问题备受诟病?是否问题频出暴露出相关标准缺失,监管没有力度?

    专家表示,国家职能部门对进口乳源监管尚达不到对国内乳业的监管水平,比如在国外的生产环节国内就鞭长莫及。与此同时也显示出,食品进口环节的监管漏洞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对国外进口型企业的处罚无力。

    对问题进口商有无制裁措施?

    恒天然频频出现问题,我国对这类进口商有没有制裁措施?

    业内专家称,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提出,我国将对进口乳品商建立黑名单制度,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进口乳品,进入中国市场将通过更严格的检疫,提高准入门槛。目前,我们也正在探索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但是具体程序还在讨论。

    问题食品如何进入中国的?

    乳清粉被要求批批必检,问题食品是如何通过海关进入中国的?

    前天,质检总局通报了进口相关问题批次的乳清粉的企业。其中,不乏多美滋、娃哈哈、可口可乐这样的大牌企业,多美滋更是将乳清粉使用在了婴幼儿奶粉中。而今年6月底,工信部婴幼儿乳粉双提行动方案公布时,乳清粉一项被要求批批必检。

    “此前进口的乳清粉,并没有做到批批必检。”乳品业内人士王先生说,由于一批原料粉的进口量大多以吨计,因此在通关的时候,海关一般是采取抽检的方式。

    昨天上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钟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肉毒杆菌在乳品中并不是常见的污染物,在奶粉和食品中出现的很少。我国婴幼儿配方对于肉毒杆菌没有任何标准,而且全世界都没有乳粉中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食品三处副处长韩奕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里面没有肉毒杆菌限量这一项,因此,进出口检验一般不做检验,企业自检也不会检。

    钟凯解释说,标准的管理是要考虑成本的,正因如此,各国都不把它写入标准。但没有标准也并不意味着根本不管。对于负责任的大企业,其质控项目数量和质控要求都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

    相关国家标准是否缺失?

    洋奶粉问题频出,是否暴露出相关国家标准缺失的问题,致使国内对进口食品的监管陷入尴尬?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4、5月份开始,工信部开始打造婴幼儿乳制品“双提行动”。该行动旨在提升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安全度和信誉度。

    “虽然也有规定,比如乳清粉批批必检等,但是到目前还没有标准出台。”昨天上午,乳品分析师苏晶告诉记者,国内在奶粉原料进口环节缺乏相关的监管标准,往往是国外企业或国外产地职能部门主动通报其出现的问题后,作为输入国的我国相关部分才会将这一事件通报。不论是反映还是解决,都相对滞后。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目前美国等部分国家对食品企业要求主动通报安全隐患。但这种由企业自曝家丑的事情在国内却是相当少见。在美国等国家,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如果造成严重的后果,动辄上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相关的责任人还很有可能因此入狱。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是空白。

    检验监管进口不如出口严

    记者了解到,除了奶粉,我国对于大豆、食用油也严重依赖进口,依存度超过60%以上。

    但是,专家称,我国对于进口商品的检验监管机制并不完善,如我国出口贸易重于进口贸易,受此影响,我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制度上、力度上,重心都放在了出口,进口方面则较弱。其次,在基层日常检验监管工作中,常规工作方式较为普遍,对国外法规标准掌握不够、信息情报来源不多、技术装备较差等诸多问题存在。

    此外,这两年随着电商的兴起,网店所售的进口食品检测把关存在漏洞,只要卖家有货就能出手,为国家监管进口食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据《法制晚报》

    洋奶粉进入市场需经几道关

    全国消协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仅在2013年上半年,全国消协共受理婴幼儿奶粉投诉744件,与2012年同期相比,投诉量翻了一番,超过86%的投诉与质量安全问题有关,其中六成是外资品牌。

    洋奶粉进入中国市场要经过几关?据悉,类似恒天然企业这样的“外来”乳品,要进入广东市场进行销售,需要经过层层把关。据广东省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介绍,在进入市场之前,恒天然企业所在国新西兰的食品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状况需要符合我国的风险评估要求;之后,经新西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国家质检总局对恒天然企业实施注册;注册完毕后,恒天然的进口商将被实施备案管理,进口商需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通过以上三关后,乳品才会被运载至广东口岸,到达后,广东检验检疫局现场审核该批产品所附带的国外官方卫生证书和检测报告,然后进行现场查验,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核对集装箱封识号、拍照,并开始开箱查验,核对货证信息,仔细检查产品内外包装,现场查验完成后,检验检疫人员开始抽取样品,送实验室检测。

    在抽样工作完成之后,这批奶粉将运至检验检疫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存储。只有检验检疫合格,恒天然企业才能取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然后才能进入流通市场进行销售。

    而在进入广东市场后,当地工商部门还会进行产品的抽检审核,发现不合格的予以通报、停止销售处罚。信息时报记者 郭苏莹 见习记者 刘军

    奶业专家:消费者不必恐慌

    据悉,肉毒杆菌作为全球高致病性菌种,成人中毒后将产生视力模糊、语言能力丧失、脸部下垂水肿、呕吐等症状。对此,乳业专家、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表示,虽肉毒杆菌毒性较强,但需达到一定浓度才可产生中毒效果,而问题乳品自3月至今,基本已销售一半,目前没有收到一例正式中毒病例报告,从这方面来看,可能不会产生毒性,消费者不必恐慌。

    同时,王丁棉提醒消费者,要打破对洋奶粉的迷信,“重大乳品问题全球都出过,例如德国、日本等。包括国内及国外的乳品都有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在生产环节、储藏条件等方面稍有疏忽,问题都可能产生。所以在挑选奶粉品牌时,既不能说外国的就好,也不能不相信国内品牌。总体来说,对于负面信息较少、抽检合格率较高的奶粉,还是可以信赖的。”

    买到问题洋奶粉咋办?

    据广东省检验检疫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流通过程中,对于已经销售的进口乳品被发现存在安全问题,进口商应当实施主动召回,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做好召回食品情况记录并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而消费者在购买到问题洋奶粉,吃出问题来应该怎么办?据广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买到洋奶粉出现问题,消费者可向辖区消委会或广州市工商局12315热线举报,通过举证、核实等环节进行申诉。申诉成功后可进行退货,遇到严重问题可向经销商进行索赔。

    对于生产环节的问题,将由质监部门监管。但生产地在国外的情况,质监部门却“鞭长莫及”。对此,记者咨询相关食品业内人士,该人士表示,如需追究生产商责任,消费者只能向检验检疫部门投诉,但通过“境外申诉追责”的方式进行申诉,其可行性“微乎其微”。信息时报记者 郭苏莹

    见习记者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