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让食品安全违法者 政治上身败名裂 经济上倾家荡产 思想上后悔莫及
文章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更新时间:2013/3/9 8:33:47  

 董金狮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海宁市华丰村支部书记朱张金,为今年全国两会带来了一件特殊的行李,在这件行李中,有经染色并添加香精防腐的肉松等300多件有毒食品和添加剂。朱张金说,带这些来就是想告诉来参会的代表、委员,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那么,到底是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真的很严峻,还是民众“庸人自扰之”?如果中国食品安全真的存在问题,那么要如何解决,重拾公众对于国内食品的信心?

  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陕西籍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

  1食品安全这两年情况如何?

  没什么比丧失消费者信任更让人忧虑的

  华商报:这几年两会,我们年年都在讲食品安全的问题,那么在您的印象中,食品安全是从什么时候起让您开始担忧的?董金狮:还是三鹿奶粉事件吧,这个事情让消费者对乳制品行业丧失了基本的信任,甚至延伸到了饮料等食品行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阶段。当然从2008年到现在,食品安全的威胁被暴露的越来越多了,比如苏丹红、孔雀绿和地沟油等,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让人担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三鹿奶粉有了明显的人祸痕迹,那现在呢,既有人为的危害,也有监管的漏洞,以及行业标准的不完善所产生的问题,给人感觉就是整个食品安全领域已千疮百孔。

  华商报:这两年国家不是花了大力气在治理吗?

  董金狮:这两年的治理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如果要纵向对比的话,我们的食品确实比前几年更安全了。但是为什么说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大爆发呢,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消费者信任的问题。消费者本身不了解,就会产生一些恐慌,没有什么比丧失消费者的信任更让人忧虑的事了。

  华商报:那么,从食品质量本身来说,这两年存在的危害主要在哪?

  董金狮: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非法添加,我们这几年说的所有食品安全,中毒比较深的,影响比较大的,就是非法添加,三鹿奶粉、苏丹红这些都是这个问题,它添加的量可能并不是很大,但是它毒性大,社会危害很大。接下来就是食品添加剂滥用,企业受利益驱动,加入了一些合法的添加剂,但有可能超范围、超量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个危害相对来说小一些。

  华商报:全国两会年年都提食品安全,但年年都有新的“不安全”被暴露出来,网友统计现在有150多种食品不安全,那么您认为目前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什么?

  董金狮:相对来说,生鲜食品的问题相对少一些,容易出问题的是一些深加工的产品。比如水果,它可能也有农药的残留问题,但是深加工成果汁后,这里面的问题就复杂了。有人对餐饮企业不信任,比如火锅里有加“一滴香”等,但相对来说添加比较单一,发现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而深加工企业问题很大,生产车间一般人进不去,检验部门也进不去,甚至执法部门进去都要受限制。所以隐蔽性强,加入东西多,出现问题的机会也就更多。

  2食品安全法哪些需完善?

  让违法者从政治、经济、思想上受损

  华商报:食品安全法2009年已出台,很多方面并没达到预期效果。您觉得这部法律还存在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董金狮:第一个是大而全。大而全就会导致不细腻,很多企业就会钻空子。比如说出问题罚款1万到10万,但什么情况下才能罚万,没有这个具体的解读。

  第二个就是执法主体不明确。用“相关部门”、“执法部门”这样的称谓,到底指的是谁不是很清楚,模棱两可的词只会让各部门抢夺利益,而出了问题又互相推诿。

  第三个就是违法所造成的处罚后果很轻。我也打过官司,你很难用食品安全法去追究违法者的责任,而且即使追究也很轻,因为它往往只是看货物数量,如果没有造成吃死人的现象,一般就不按刑事案件来处理。

  华商报:据您所知,违法成本低是否存在着难以改革的利益链条?

  董金狮:肯定有啊!企业出事后往往都是暗箱操作,跑跑关系或送点财物,这个事情就了了,执法存在这样一个灰色地带,这已不是秘密。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民生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么食品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华商报:您认为国内对违法企业处罚轻了,那么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

  董金狮:我认为,首先让他从政治上身败名裂,他的企业出现问题就应该规定他以后不允许再参政;第二个就是经济上倾家荡产,国外罚款不仅是罚款,而是让你以后很难再从事这个行业了,直接让你破产。第三个就是思想上要让他们后悔莫及,不敢再这样做。

  3普通消费者能做些什么?

  把维权当成促进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

  华商报:在最近的两会采访中,政府官员认为“香港限制带奶粉出境”暴露出民众对食品安全信心不足,您觉得消费者是否在杞人忧天?董金狮:这并不是杞人忧天,我觉得这个信心还是要从质量的保障体系上来建立。“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说他看到国家质检总局一个数字,内地的奶粉99%是符合质量标准的”这句话让很多人产生疑问,那剩下的1%是什么情况呢?可能就是这1%对一些人来说就是100%。

  我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去完善,第一是质量监测体系,就是加强对源头的监督。第二个是法律体系,应出台细则,从法律上给民众以信心;第三个是违法制裁体系。特别是对奶粉这样和婴幼儿健康息息相关的,应从严从重治理。

  另外,执法部门监督不严、有法不依、不作为、不敢为、不能为的现象,我想可能是民众对食品安全没有信心的主要原因。它更多是一个体制的问题,希望通过大部制改革可以解决。

  华商报:维护食品安全人人有责。那么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能做些什么?

  董金狮: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在一些正规的大场所购买食品,至少在我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购物场所的选择上就高不就低;第二是一定要留取票据和证据,这个是维权的一个基础,每个消费者都应该把维权当成促进食品安全改善的一个有效手段。然后每个消费者对于常吃的食物,还是要有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常识,现在常常有一些健康类的节目,或政府组织的关于食品鉴定方面的公益宣传,都要常听常看。有一句话说“有什么的食品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者,”这个局面一定要打破。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