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平阳县食安办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市场监管、公安、农业、质监、卫生、城管执法等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执法大行动,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生产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打好食品安全“百日”攻坚战。根据省市统一安排,平阳县于去年3月1日至6月10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围绕确定的重点品种,以及消费者投诉举报多、销售量大的食品进行严厉打击。据统计,全县出动执法人员3122人次,抽检品种166个,1474批次,约谈违规企业225家,行政处罚立案55起,公安部门受理涉嫌犯罪案件5起,打掉黑窝点3个。其中,在肉类及肉制品检查执法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305人次,检查重点场所757户,查处问题肉及肉制品2059公斤,立案12起,整改7起。 此次行动中问题肉及肉制品成为查处中的一个工作重点。查处的2059公斤问题肉及肉制品中,冷冻制品为主要部分。这些肉类并没有检验检疫证,无法确保肉的来货渠道正常,肉质安全,最终被全部销毁。
二是开展自制食品“清源”行动。从去年8月份开始,平阳县开展为期五个月的农贸市场自制食品“清源”专项行动,对市场及周边自制食品经营户做到底数基本摸清,渠道基本掌握。在此次行动中,整治的重点问题是自制食品来源不明,渠道混乱;自制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脏乱差;自制食品使用问题原料,如使用病死猪肉、腐败变质大米、过期食品原料等;加工过程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如使用二氧化硫、吊白块、工业用染料等非食用物质。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30日,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7470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2105家,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01起,行政处罚立案146起,吊销证照44家,罚没款164.81356万元,公安部门受理涉嫌犯罪案件26起,打掉黑窝点8个,极大整顿了食品市场秩序。 此次行动对自家制作的产品追源溯流,一经查处,即刻销毁。在销毁不合格自制食品的同时,还会发布即时消息,以便于市民们了解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市场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力度。
三是公布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建立打造诚信、统一、高效曝光平台。2014年,平阳县出台了《平阳县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有不良行为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将被列入“黑名单”,并通过食品安全“曝光台”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对被列入“黑名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定期报告、重点监管、追踪整改等监管措施。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检查,直至整改达标。据统计,2014年平阳县公布三批食品安全黑名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黑名单已分别于6月20日、10月31日、12月31日在《新平阳》上予以公告曝光。第一、二批黑名单中,有多家商家涉及油条含铝量超标,而第三批黑名单中,不再出现油条含铝量超标的情况,但还有3家早餐店中的面点出现了含铝残留量超标的情况。这三批食品安全黑名单共计19家商家被“拉黑”,它们最少要接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一年监管。 在黑名单制度的推动下,不但增强了市民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还大大推动了商家日后的诚信经营。
四是加强网格化管理,不让问题食品成漏“网”之鱼 。2014年,平阳县在2013年推出《平阳县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网格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人员配备要求更为具体、明确和提高,对协管员条件更为细化要求,并规定乡镇食安办实体化,实体运作,专人专职,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食品安全工作和食安委日常工作。为了深入把握信息源,各镇(乡)将设立食安委,并按常住人口配备专(兼)职人员;县市场监管局将派出基层市场监管机构,强化一线监管执法;各社区(村)将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网格全覆盖,并按要求设网格协管员。 这些“网格”充分发挥身在基层、发现问题早、收集信息快的优势,履行好信息员、联络员、监督员职责,通过巡查、接受群众举报、协助监管部门执法检查,收集管辖网格内食品生产经营网点的基本信息,建立基础台账,并开展违法情况举报工作。目前,全县设了703个网格、703个食品安全协管员,实现全覆盖,问题食品不再是漏“网”之鱼。“网格化”管理,令食品安全相关部门把握即时全面信息,对问题食品作出最快反应,为及时处理好食品问题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