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地方报道 >> 浏览文章
鸡蛋来得真不易 从鸡仔到产蛋需120天呵护
来源:北京晚报  张骁 J243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14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本报记者在鸡舍中捡收鸡蛋。师小丽 摄 J243

  早点铺子里,一位中年妇女剥开两个鸡蛋,只吃蛋清,对营养丰富的蛋黄却一扔了之,这种场景在都市里较为普遍,造成鸡蛋大量的浪费。鸡蛋是我们最基本的蛋白质来源。看似普普通通的鸡蛋,得来却不容易。如果到鸡舍去劳动体验后就会发现,每一个鸡蛋都来之不易。

  在三天的时间里,记者在京郊蛋场和养殖户一起喂鸡、清理鸡舍、捡收鸡蛋,体验养鸡的不易,倾听养鸡人的故事,在鸡舍边为您奉上这一期的插队报告。

  蹲起 弯腰 直立

  给三千只小鸡喂食

  7月9日下午四点,密云县穆家峪镇水漳村的一家散户蛋场内,72岁的场主师大林正在鸡舍劳作,和鸡群喧闹的画面形成反差的,是老人背着光,动作迟缓的黑白剪影。

  “先去里屋坐吧!”鸡舍里传来师老爷子的声音。守在门外,记者想和他打个招呼,但接下来的一幕却有些“重口味”。“哗啦”一声,门帘一挑,记者没看到师大爷,却看到一整车稀臭黝黑的东西推出门来,臭气把人“熏了一个跟头”。“这是什么?”记者问。“你猜猜。”老爷子憨笑着,精神矍铄的像个小伙子。“是不是鸡粪啊?”记者赶紧退后几步。

  听闻记者来体验鸡舍生活,师大爷特别高兴。“蛋场的活停不下来,小鸡该吃晚饭了。”记者撂下书包准备说干就干,可师大爷却表情严肃地打量了记者一番。原来,蛋场的防疫十分严格,外来的细菌很可能让蛋鸡患病。老爷子给记者找来一套迷彩工作服。

  要说鸡舍里最折磨人的,还得说臭味。小鸡的鸡舍味道相对好一些,还可以忍受。在记者手边,几千只一个月大的小鸡共处一室的场面实在热闹,披着黄、白、棕三色羽毛的鸡宝宝,小眼珠滴溜溜地转,打量眼前的“陌生人”。看到记者拿出饲料,它们兴奋地拍打翅膀,脚蹬踏着铁笼,“唧唧唧”地唱个不停。此时鸡舍里绒毛翻飞,记者连着打了几个喷嚏。这突发的声响,瞬间让上千只鸡“哗啦”一下肃静,吓得纷纷往鸡笼深处钻,十分可爱。

  小鸡晚餐是玉米渣和大豆麸皮。记者把饲料倒入食槽,再用手把料摊平,保证小鸡们都能吃到。记者看到,师大爷摊开饲料的手法更加娴熟轻柔,就像一位乐手在有节奏地弹钢琴。小鸡们一看开饭了,都你争我抢地围了上来,吃得津津有味。

  喂食虽然不难,但要重复做这些动作还真辛苦。鸡宝宝的“宿舍”分为三层,记者不断蹲起、弯腰、直立,一会儿就感觉腰背发僵,两腿发直。

  点药水 注射

  蛋场防疫任务很重

  养鸡是个离不开人的工作,师大爷在鸡舍边已经住了20年。晚上七点,家中开饭。大女儿师小丽端上一盘鸡蛋炒西红柿,“城里很难吃上当天的鸡蛋呢。”记者发现,这盘里的鸡蛋比常吃的鸡蛋更加金黄、饱满。平时都是西红柿多,鸡蛋少,可眼前的鸡蛋却占据了“半壁江山”。师小丽说,一般家里做这菜都会放六七个鸡蛋。

  吃着自家产出的鸡蛋,老爷子十分感慨。虽然老百姓天天都离不开鸡蛋,可鸡蛋得来却十分不易。师大爷说,蛋鸡是家畜中最爱得病的动物之一,鸡的防疫工作既关键又辛苦。原来,鸡的肺脏很小,身体中有很多连通的气囊,这样小鸡呼吸道很容易进入细菌,并会快速渗入肌肉、骨骼。而且鸡的淋巴系统很不健全,感染病毒后很难控制。

  师大爷掐指一算,蛋鸡这一生要打十多次疫苗。以家中饲养的海兰蛋鸡为例,雏鸡孵化当天就要打预防淋巴增生的疫苗,成长期内也要定期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打疫苗时需要人工抱住鸡宝宝,从眼睛或鼻孔滴入药水或者从翅膀、脖颈注射。鸡宝宝都特别害怕,很不配合。所以每次为上千只鸡防疫要忙半天时间。蛋场防疫任务很重,却容不得一丝疏忽,养殖户要一直绷紧神经。

  除去防疫工作,还要每天三次喂食补水,清理鸡舍。按照惯例,从雏鸡到第一次产蛋,前后需要120天的时间,而每只蛋鸡在500天左右要被淘汰,当做肉鸡出售。

  晚上十点,大家休息,准备第二天早上五点开始一天的劳作。

  闻臭味 铲鸡屎

  再恶心也得干活

  第二天早上五点,记者随师大爷来到成年鸡舍,这些一岁左右的鸡妈妈正一个个高昂着脖子十分威风。鸡舍里臭气刺鼻难忍,记者吸上一口就让人感觉“太平洋搬家”——胃里翻江倒海,而且越捂着鼻子,越觉得无法忍受。“连臭气都受不了,又怎么在鸡舍里干活?”如果鸡舍得不到清理,又哪来餐桌上香喷喷的鸡蛋?“干脆忍一忍再试一次吧。”记者在鸡舍里猛吸了几口气,然后走上两圈,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也终于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经过夏夜一宿的高温,这些鸡粪已经开始发酵。记者用铁锹先把鸡粪扒出,再铲到车中。有些鸡粪已经生蛆,让人感觉十分恶心,干了一会儿,记者的脚上、手上都已“中招”,一个小时后,手掌被铁锹把磨得刺痛,身上都已湿透。当记者走到室外,竟然感觉像是来到了一个冷气开放的绿色氧吧,连简单的呼吸都觉得异常幸福。

  戴口罩 端蛋托

  鸡笼里捡出热乎乎的蛋

  连续忙碌了两个小时,记者和师大爷坐下休息了一会儿。突然师大爷接到一个电话:“喂?”“有啊!”“好嘞!”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有商贩来家里收蛋,有多少要多少,而且马上就到。

  听到这个好消息,师大爷大手一挥,“走!捡蛋去。”记者成了老爷子手下的排头兵,抱起蛋托,戴上口罩和手套,“全副武装”再次回到鸡舍。这时突发的一幕令人惊奇,一只母鸡鸡冠涨红,它睁大了眼睛,双脚半站半蹲,整个身子前高后低,张开的翅膀开始收缩夹紧,一瞬间的工夫,母鸡后半身往下一坠,一个滚圆的大鸡蛋就落在蛋架上。

  “这就是下蛋的过程啊。”母鸡们似乎也意识到了我们是来捡蛋的,显得相当配合,只见蛋架上不断有鸡蛋滚落,加上昨夜已有的鸡蛋,整个蛋架硕果累累,令人振奋。记者将这些还带着鸡妈妈体温,皮上挂着新鲜鸡粪的鸡蛋小心翼翼地装入蛋托,不断用小碎步在鸡笼前游走。蛋托越来越沉,而蛋架又分高中低三层,鸡蛋很容易脱手。记者全神贯注地捡蛋,生怕损坏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贝。

  看到有陌生人把自己的宝宝拿走,有的鸡妈妈不干了,它们有的疯狂用力踩踏着鸡笼,似乎在向记者表示抗议,有的趁机用嘴啄记者的手,让人又惊又喜。

  鸡蛋捡好,但后续任务仍不能掉以轻心,还要把上千个鸡蛋一一装入蛋箱过秤,这重复的劳动让记者感觉疲惫。手上一滑,两个鸡蛋就摔碎在地。想起刚才体验的养鸡辛苦,让人觉得特别可惜。“捡蛋快的,都是砸出来的。”师大爷安慰记者。

  前来收蛋的商贩是老主顾,师大爷非常珍惜双方建立起来的信任。一些库存的鸡蛋本已过秤,但他又担心鸡蛋隔夜脱水,短了一斤半两,又把总共21箱、每箱45斤的鸡蛋重新上秤,精准地把分量补齐。搬着沉重的蛋箱上上下下,记者瞬间大汗淋漓,兜里的手机屏幕上也覆盖着一层水蒸气。

  心声

  鸡蛋里捡来的幸福

  “真不错,今天的蛋比昨天重了十斤。”师大爷把今天的产量登记在他手绘的数据表上。看得出,老爷子是个严谨、细心,有耐心的人。年轻时,师大爷是个技术工人,盖房的手艺在村里小有名气。可这20年,他怎么走上了经营蛋场的道路呢。都说子承父业,可养鸡的“活儿”,却是老爷子接了女儿的“班儿”。

  20年前,师大爷的女儿从畜牧兽医专科毕业,年仅16岁的她开始在蛋场摸爬滚打,看着花季少女天天钻臭鸡棚,老爷子心疼不已。“可当时家里不富裕,上学的钱都是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师大爷说,如果因为怕吃苦就让女儿放弃了所学的专业,“丢了课本”,他会更心疼。终于,师大爷拍着大腿决定:自己开蛋场,闺女当老师,父亲当学生。打疫苗的技术活姑娘干,下棚铲粪喂食的辛苦活,“我老汉包了。”

  开始养鸡时,他们走了不少弯路,但父女二人不断从失败中摸索、反思,总结出一套成熟的养鸡理论,师大爷分析蛋鸡每周的体重,吃料量和产量率等数据,绘制了一张成长参照表。“一旦数据出现明显波动,我就从防疫、喂料和天气情况开始反思,准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师大爷指着泛黄的包装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道。

  和工业化蛋场的自动流水线,专业防疫技术相比,“土办法养鸡”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确保鸡蛋质量。为了获取家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养殖户要承受几十载的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考验。三年前,师大爷的老伴儿在给蛋场取水时不慎掉入井中。养鸡本来就毁腰,在记者到访前一天,师大妈刚做了腰椎滑脱的手术,家里钱不够,师大爷卖掉了两棚状态不错的蛋鸡,凑了五千元现金。手术费共计5万块钱,这等于花掉了老人两年的养鸡收入。

  经历了给鸡喂食,为鸡铲粪,捡收鸡蛋的环节,听着师大爷讲述的养鸡故事,记者亲身体验到每一个鸡蛋都来之不易。午饭时,餐桌上又摆上一盘炒蛋,记者觉得吃进口里的滋味更丰富了。

  本报实习记者 张骁 J243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内蒙古一饭店“唐僧师徒”跳舞为顾客助兴
下一篇文章:湖北黄石建立食品安全积分制 扣分达12分将停业整顿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