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生长过程中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和肥力等,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打开网页便可查看,即使工作人员在外地也可以利用手机实时操控,并及时作出处理。昨天,记者获悉,在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北京农科城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农业物联网技术系统已完成测试,将于近日上线。届时,园区内54家科研单位及企业可以用互联网,通过该系统平台实时掌握农作物信息、管理基地内农作物生长情况。
记者来到通州种业园,在核心展示区日光温室内看到,工作人员正紧张地对农作物环境数据采集设备进行调试,为系统上线做最后准备。在另一栋日光温室内,一株株黄瓜长势良好,可视化集成高倍摄像头布满室内。一旁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室内温度、光照度、湿度等实时数据曲线图。据悉,园区内实现智能化控制的日光温室已达到108栋。
"通过传感器传回的各项数据及图片,能实时监控与洞察温室内农作物的长势,并对土壤温湿度、室内温度等设施环境进行智能化调控。如农作物发生病虫害,虫害预警防控系统就会报警,并给出指导性的防控措施。"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州种业园已实现网络化管理,物联网系统开通后,可提高生产效率20%,节约示范企业运营成本10%以上。
据了解,通州种业园物联网中控中心已接通网络光纤,开发出了专家远程科研育种软件、生产环境监测、设施环境综合调控、虫害预警防控和虚拟种业园区观光游览等五大系统功能模块。园区入驻示范企业和科研单位通过这些系统,能够获得农作物生理生态、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参数,为大田生产提供高精度数据信息。
物联网系统除为企业提供土壤墒情、温湿度数据外,市民上网访问该系统平台,也可观看到园区内农作物种植与生长全过程。"物联网系统上线后,园区将实时更新采集的数据,并为每一粒种子产品建立独立的数据库。数据库囊括了园区内每一棵蔬菜产品从生产之初的种子选取,到生产过程中的浇水等信息,都能呈现给市民。"园区负责人介绍说,物联网系统功能完善后,二维码信息就成了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年谱",市民用手机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该种子如何在园区内培育、在种植基地成长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