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地方报道 >> 浏览文章
记者调查多城市老人饭桌 好吃不好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3年10月10日    关注度:     【字体:
原标题:老人饭桌 好吃不好办(政策聚焦·关注居家养老②)

  为了让老年人就近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近年来多个城市尝试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老人饭桌”,让不便做饭的老人能够在离家很近的服务中心吃饭,或享受送餐上门的服务。各地在实践“老人饭桌”时,取得了哪些成效?遇到了什么困难?记者近日分赴多个城市进行了近距离调查。

  饭菜性价比高

  聊天吃饭两不误

  中午11点半,在上海市共和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70张座位已经满员。虽然中秋已过,但中午还是有些燥热。服务中心里,开着电扇和空调,清凉惬意,相识的老人聚在一起,边吃边热络地聊天。

  70岁的戚忻怿住在西藏北路,骑自行车过来只要三五分钟。“爱人在家带孙子,她的午餐由送餐车送上门,每份7.5元。我在这里吃,只要7元。”戚老伯乐呵呵地指着餐盘说,“你看,两个鸡腿、炒青菜、炒夜开花,加一份鱼汤,既卫生又营养,性价比实在高。外面哪里吃得到这么好的午餐?”

  “我是独居老人,平时子女不在身边。我情愿每天走上15分钟来这里吃午餐。为啥?因为在这里不仅解决午餐问题,还找到许多老伙伴一起聊天解闷。”73岁的邵桂林阿婆说。

  “我们都是老吃客了,这里是2009年3月16日开张的,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每份6元,现在7元,只涨了1元,这个价格很实惠。”张阿姨说,“买汰烧”真是很烦恼,现在,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大烦恼。

  目前,闸北区在全区八街一镇设有助餐点22家,每天为1500位老人提供服务,布点数每年还在增长。对出门不便的老人,只需提前一天预约,第二天就可送餐上门。

  而对于服务中心而言,每天为老人们开勺做饭也是个伤脑筋的难题。

  “每周安排好菜谱公示,来这里就餐的老人从最初每天100人上升到目前的620多人,其中外送为370人。” 共和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主任王书琴介绍说,为了让老人有一个就餐好环境,街道特地收回原先每年可收50万元租金的三层小楼。为弥补物价上涨,街道每年还拿出30万元为老人“就餐”补贴水电煤等费用。食堂设有民主管理小组,及时听取老人对饭菜质量意见、及时调整口味。

  老人住得散

  每天送餐上门超不过10人

  家住南京市新街口武学园社区80多岁的赵老太中午陪着老伴来到了社区里的“银发会所”老年服务中心就餐。“这儿的伙食很适合我们老人家吃,烧得又烂,口味又淡。”一边和记者说着话,老人一边不停地给自己的老伴夹菜,“菜挺丰盛,有西红柿鸡蛋、红烧茄子,还有土豆鸡丁,这给我们老人吃就够啦,还送一碗青菜汤。”据了解,这样一顿午餐花费6元钱,而低保、边缘老人享受政府补助,每顿只交1至2元。

  南京市秦淮区洪武路街道武学园社区有1703位老人,小区老年人口比例为22%。为满足银发一族的需求,社区在2011年创办了“银发会所”养老服务中心,它是在街道居家养老中心传统品牌“银发餐桌”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其面积约160平方米。社区居委会主任俞美告诉记者:“银发会所的房租、水电和煤气等都是由街道补贴的。目前在社区里,这样的‘银发餐桌’共有两个服务点,每个服务点能接纳50多名老人。”

  据了解,“银发餐桌”项目是南京老人小饭桌项目中做得比较成功的,但仍然存在人手不足,资金紧张的情况。

  赵秀凤,今年70岁,曾是武学园社区居委会主任,退休后义务来到银发会所为老人买菜烧饭。在银发会所里,有4名像赵秀凤这样的低龄老人义务为高龄老人服务。给失能老人送饭是一个大问题,赵秀凤和其他3名志愿者11点钟左右就要轮流去给社区里几位失能老人送饭,保证让这些老人能准点吃上饭,但常常是顾得了这边顾不了那边,所以社区里享受送餐上门服务的老人还不到10位。

  面临同样困难的还有鼓楼区的心贴心养老服务中心,虽然他们也有老人小饭桌,但主要还是老人来吃饭,想要真正实现上门送餐还是非常艰难。心贴心养老服务中心院长韩品嵋坦言:“现在是养老中心每天在贴钱送饭,8块钱的送餐费里,7块钱是饭钱,1块钱给服务员,但是现在1块钱谁给你送啊,没有办法,我们就只能再倒贴1块钱给服务员送餐。而且附近的失能老人住的都比较分散,经常10个人的饭都送不了。”

  运营成本高

  菜的分量比往常少了

  家在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街社区的郭俊爷爷和周文慧没有孩子,郭爷爷今年80岁,和周婆婆一样身体不好,常年出不了门。由于周边的菜场离家较远,过去郭爷爷每天早上出门买菜都得花一个上午时间。“他自己身体也不好,每次等他买菜回家做饭都等得心里烦,怕他出事。”周婆婆说,过去在家经常吃剩菜和腌菜。

  武汉市江汉区从去年4月份开始为老人提供配餐、送餐服务,户籍地和居住地在江汉区的60周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配餐服务。就餐对象分为全免送餐对象和自费助餐对象。全免对象为“三无”老人、95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低保空巢独家老人、65岁以上失独家庭和重度残疾人家庭老人,目前共364人,由政府埋单;自费对象为有助餐需求、60周岁以上且有经济能力的老年对象。就整个武汉市来看,目前全市有1100多个社区能够提供送餐服务,覆盖人数达1万多人。

  记者看到为周婆婆定制的午餐有菠菜粉丝、榨菜肉丝、煲南瓜和卤鸡蛋。周婆婆算了一笔账,现在两位老人每天定制的午餐共计16元,两荤一素一汤,还能吃两顿。如果自己做,这样简单的一餐就超过了16元。

  常青街扬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干事薛玲介绍,社区有30多名老人就餐,其中6人是免费提供。社区每月光食材的支出就要5000多元,再加上厨师、送餐人员、水电气开支,成本每月需要1万多元。万松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干事汪虹表示,站里有15张餐桌,平均每天有70多人在此就餐。该站每月食材支出要9000多元,加上其他成本每月要花费近两万元。

  这些天,周婆婆发现,菜的分量比往常少了,但她说能理解,毕竟,菜价涨了那么多,送餐的价格仍旧最低8块、最高12块。(王有佳 王伟健 付文)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温州各地加强食品监督检查 确保灾后市民餐桌安全
下一篇文章:今年申城1至9月食品安全监测合格率超9成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