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水务局了解到,今年本市将对山区34条小流域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综合治理。治理后,这些小流域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符合饮用水源标准。怀柔、密云等7个区县的山区居民喝水难问题将获得解决。
本市山区有576条小流域。首都城市用水的50%来源于山区,担负着城市供水任务的密云、怀柔、官厅三大水库都位于山区。
山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承担着涵养水源的重要任务,截至去年年底,已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219条,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年可涵蓄水量3220万立方米,可减少土壤流失118吨。密云水库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标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源头护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本市将继续对34条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据了解,这些小流域主要分布在密云、怀柔、延庆、门头沟等7个区县,包括33个乡镇、52个村庄,普遍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点面源污染、流域内村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等问题。
目前,水务部门及相关区县正在开展工程前期设计,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整体规划、溯源治污。据介绍,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将从调节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入手,对流域内植被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进行综合配置、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具体措施多达21项,主要包括封育保护、污水处理、排洪渠、防护坝、梯田整修、节水灌溉、整修护坡、改厕、配置垃圾处理设施、沟道清理、湿地恢复等。
在进行生态治理的同时,还将对这34条小流域的防洪安全进行系统评价,重点设防,在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同时,全面提高山区河道的防洪标准。
山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解决了水源保护的问题,又解决了山区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生产生活问题。
■名词解释
生态清洁小流域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小流域。
■相关新闻
今年启动西郊蓄滞洪区建设
本报讯(记者文静)今年将多举措加强中心城区防洪,包括启动西郊砂石坑等蓄滞洪区建设等。昨天,市水务局网站消息,“7·21”特大自然灾害凸显城区的防洪薄弱问题,为此,今年多个水务折子工程从不同角度提升城区防洪能力。
其中,今年将启动西郊砂石坑等蓄滞洪区建设。北京西高东低,曾有专家论证,“7·21”特大自然灾害的多数降水都沿着北京城区西南的河流流走,如果降雨向东更贴近城区或者在西北方向,对城区的影响将比“7·21”时更为严重。因此,利用西郊现有的砂石坑建成蓄滞洪区后,来自西部的洪水将能大量积蓄,缓解对城区的集中压力。(记者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