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南方日报记者在珠三角地区调查发现,潲水养猪依然是无证养猪场的主要方式之一,大量的潲水猪肉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市场流通,悄然送上了消费者的餐桌。
每当黄昏来临,来自广西贵港的阿桂骑着电动三轮车从南海大洲村养猪场出发,车上载着三个足有1米高的塑料潲水桶,穿过里水镇,驶出南海区和佛山市,去往珠江对岸的罗冲围湘菜馆收集潲水,储备明日的猪食。
往返二三十公里,阿桂在途中碰到很多老乡和熟人,偶尔吆喝着打着招呼,就像在家里出门干农活一样,他们同样骑着三轮车去运载潲水,在广佛两地穿梭,成为傍晚广佛交界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臭烘烘的潲水在他们眼中成为了“香饽饽”,越来越多的外来养猪户在城市边缘搭建临时猪棚,用成本低廉的潲水喂猪,快速出栏后销往市场获取更多利润空间。
在南海里水镇大洲村养猪场,潲水喂猪已经成为常态,这里的40多户养猪者,依靠潲水养猪减少成本。多名食品研究专家则对这一现象表示担忧,潲水中含有有害物质如笨、磷、铅等,对在体内积聚大量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并通过食物链残留在猪肉中,间接通过食物链条危及人体健康。
据一位熟悉情况的行内人士透露,潲水养殖普遍分布于南海、中山、惠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的城郊。
潲水养猪
一条低成本养猪的捷径,广西农民老李带着妻子背井离乡,来到广州寻求潲水养猪的致富之路
大洲村位于里水镇政府背后,顺着水泥路进村,一个个临时窝棚沿路而建,约有四五十户外来打工者在此养猪。
12月3日,记者在大洲村采访时发现,每家每户门口都摆放着好几个大的塑料潲水桶,临近傍晚,养猪窝棚冒着黑烟,家家户户架起大锅熬潲水,煮沸的潲水臭气熏天,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恶的味道。
据在此养猪的多位农户介绍,这里的养猪户大多来自广西,有的户养了二三十头,也有的户养了100多头,租村民的土地搭起简易的养猪窝棚,一般出栏期为半年,一年可以出栏两批猪近上万头。
来自广西贵港的养猪户老李介绍,他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离开家乡来广东养猪,靠着从各家餐馆收集潲水喂猪,最开始是在广州天河区的棠下,随着旧城整顿和改造,他们一步一步搬离城市中心迁往市郊,从广州天河搬到了芳村,还转战过花都和增城,现在搬到佛山。他的同乡们有的甚至搬到中山、清远等更远的地方。“广东流动人口多,餐馆多,潲水多,所以不能太远离城市。”
在老李看来,潲水养猪并没有什么不妥,他们在农村的家里同样用潲水喂猪,猪喜欢吃潲水胜过饲料。当时,他们就是看中了广东餐馆众多潲水量大,发现了这一条低成本养猪的捷径之后,才带着妻子和孩子背井离乡,来到珠三角寻求潲水养猪的致富之路。
从餐馆收来的潲水太油腻,阿桂和其他的养猪户每天从城里收来潲水后,加入麦麸、玉米粉,有时还加入水浮莲等青草进行混合释淡,再用大锅熬开,“很有营养。”
“猪吃潲水,猪肉更有肉味。”老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