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贵州省荔波县政府出台文件,鼓励机关干部尤其是农技干部创办“甘蔗种植示范基地”,公务员可以带薪留职投资种甘蔗。
文件甫出,争议顿起。
这是荔波县第二次出台鼓励机关干部等人群种植甘蔗的文件,此前,在2008年,该县也曾出台文件鼓励种植甘蔗,但因为当地收购甘蔗的糖厂资金链条断裂,甘蔗烂在地里,种植者受挫。
此次新政提出,机关干部申请带薪种甘蔗,种植面积须超过100亩以上。更多人选择观望。
蒙文国决定,明年开春,家里的8亩地都种甘蔗。
他是贵州省荔波县甲良镇丙外村农民,种甘蔗是响应政府的号召。今年9月,政府工作人员到各个乡村,鼓励种植甘蔗。
鼓励农民种甘蔗同时,荔波县要求县各机关单位对应联系村,负责甘蔗种植。11月15日,荔波县又出台文件,鼓励公务员带薪留职创办“甘蔗种植示范基地”。
这一政策惹来颇多争论。
农民蒙文国一直是种甘蔗的积极响应者,几年间,他跟着荔波县的“甜蜜事业”一起“坐过山车”。
种百亩可留职带薪
3年前荔波县还曾出台“绩效挂钩”政策,要求干部都必须交纳糖蔗种植风险抵押金
11月15日,荔波县政府下发文件,鼓励机关干部尤其是农技干部创办“甘蔗种植示范基地”,凡创办示范基地面积达100亩的,允许留职带薪,享受原单位一切待遇。
机关干部种甘蔗和村干部及普通农民种甘蔗一样,出售甘蔗获利归个人,区别只有身份不同,没有更多优惠。
12月2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冯发新说,这一政策主要针对事业单位的农业技术人员,此外,县里正在制定严格的审批和考察程序,对申请的干部进行考核,不影响所在岗位的工作,才能通过。他称目前这一政策还在完善中。
这不是荔波县第一次鼓励公务员等种甘蔗。
2007年,荔波县时任县委书记王振金(现黔南州民政局局长)决定全县推广甘蔗,引进糖厂,发展蔗糖产业。
荔波是喀斯特地形,水稻、玉米产量低,农民贫困。除拥有个别煤矿外,几乎没任何工业。
到荔波前,王振金是贵州龙里县县长,在他推动下,龙里建成了贵州第一个县级工业园区,三年间工业产值翻番。
12月5日,王振金回忆,他去了广西考察,制糖业投入周期短、见效快。而对农民而言,甘蔗容易打理,还不影响季节性打工。
在王振金力主下,2007年底,荔波县招商引资引入广西的富方公司,投资1.5个亿在荔波建设九曲湾制糖有限公司(当地人简称“糖厂”),设计日榨3000吨糖。
2008年初,糖厂在水尧乡开工建设。荔波县给各乡镇都下达了数量巨大的种植任务。
县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鼓励干部带薪留职创办“甘蔗种植示范点”,规定全县所有机关单位都安排一个“联系村”,包括医院、公安局、中学在内的50多家县机关单位,分别负责50多个村子的甘蔗种植任务。
当时,荔波还提出了“绩效挂钩”政策,要求从县委书记到一般干部,都必须交纳糖蔗种植风险抵押金,从300元到5000元不等。只有完成相应糖蔗种植任务,才退还。王振金带头交了5000元。
荔波县工商局公务员林飞(化名)记得,当年文件一出,立刻“全民总动员”。各单位抽调人手组成工作组,进村动员种甘蔗。
资金短缺糖厂停工
甘蔗种了,糖厂开建了,但审批迟迟下不来,资金链断裂,糖厂最终停工
今年10月,蒙文国听到的甘蔗种植政策是,糖厂一亩地免费提供100公斤肥料,180元补助,还可赊购种子。此外,镇政府提供部分资金补助。
蒙文国算了算,几乎是零成本,他动心了。
此前,在2008年时,他也动过心。当时的条件是,赊借甘蔗种子和化肥,并承诺最低收购价260元一吨。
2008年春天,公务员林飞到乡村去动员种甘蔗,“多喝酒,喝痛快了,人家看在兄弟情意上就种一点”。
甲良镇丙外村是林业局的“联系村”,只有蒙文国响应,其他村民,被“逼”急了,一家也只肯拿出几分地。
甲良镇的任务是2500亩,镇政府采取了强硬措施。此前,2007年时,丙外村干塘组的22户农民的房屋因火灾被烧毁,镇政府下令,想拿到补助款,就必须种六七亩甘蔗。
“全组就22户种了甘蔗。”干塘组组长潘启亮说。
荔波县当时一系列政策,在林飞看来过于强势,“许多农民有抵触情绪,一些公务员也觉得被‘不务正业’了。”
当时,荔波县还专门成立了“糖蔗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据“糖办”统计,2008年荔波县甘蔗种植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年种植34000亩,比上一年度增加近3万亩。
当年,蒙文国在自家土地上全种了甘蔗。到秋天,他估摸了一下,亩产至少4吨,按保底价260元一吨,可卖近万元,刨去成本,大概能赚4000元。
蒙文国的小算盘漏算了一点——九曲湾糖厂停工了。
受金融危机影响,糖价暴跌,投资一亿多,富方公司资金链断裂,无力继续投资。而糖厂无法从银行贷款,因为审批手续没有办下来,换句话说,九曲湾糖厂当时是个“黑厂”。
荔波县一名县领导透露,糖厂项目被卡的主要原因是:王振金的发展思路与贵州前任省领导的思路相左,“省领导曾明确指示荔波应该只发展旅游业,不要搞工业。”
今年11月30日,糖厂办公室主任郭永光提及当年仍觉惋惜,他说如果能借到几千万,就能把厂建起来,审批手续办下来就可以开榨,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甘蔗烂地里难补偿
村民越想越气,拉了两车甘蔗,倾倒在镇政府门口
荔波的甘蔗种植,在2008年连遭波折。
2008年11月,荔波北部出现严重霜冻,四个乡镇的甘蔗被冻坏了。
霜冻过后,蒙文国地里的大部分甘蔗都被冻死了。他和其他村民找到镇政府。镇政府说糖厂负责收甘蔗的事,村民找到糖厂,糖厂又说广西母公司负责。
“我们像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最后也不知道母公司在哪里,就只好回来。”12月2日,蒙文国说。
等待中,甲良镇丙外村的甘蔗几乎都坏在了地里。
九曲湾糖厂派人到田间估算产量,以每吨220元补偿。蒙文国的甘蔗被估了二十多吨,总共应得5000多元补偿,比他预想少了近3000元。
估算过后,九曲湾糖厂称,暂时没资金支付。
甘蔗烂在地里,补偿拿不到手。干塘组的村民越想越气,拉了两车甘蔗,倾倒在甲良镇政府门口,将大门堵得水泄不通。
“谁让我们种的甘蔗,就把甘蔗还给他。”组长潘启亮说。
林飞说,2008年秋天,农民情绪爆发的同时,公务员也怨声载道。许多公务员都不好意思再去见“联系村”的蔗农。
在当时混乱的情况下,还出现针对县委书记王振金的举报信。虽然纪委后来查明并不属实,但王振金还是被调离。
2009年春,“甘蔗”从县里各种文件中消失了。糖厂也看不到开工的迹象。
王振金刚调走一个月,2009年2月,糖厂的审批手续下来了。
不过,王振金的去职,让富方公司对进一步投资缺乏信心。荔波县的“甜蜜事业”也就此搁浅。
荔波县农办工作人员何贵良说,2009年,北部四乡镇已看不到甘蔗种植,南部甘蔗种植面积也少了近一半。
2010年初,荔波县未出台关于甘蔗种植的新政策。蒙文国——丙外村里仅存的甘蔗种植户,将田里的甘蔗根刨掉,改种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