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流水、清新空气、无限绿意……近年来,这些最让城里人羡慕的农村元素正在逐渐消失,农村环境污染令人心忧:乡间田野“白色污染”随处可见、农药化肥滥用造成面源性污染加重、农村自身垃圾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自净能力,更让人担心的是,工业及城市污染也逐渐扩散至农村,农村生态环境承受的污染负荷正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护农村的青山绿水,维护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身体健康,政协委员们通过深入调查,纷纷建言献策。
三大污染侵蚀田野
“滥用化肥和农药、乡镇工业和矿产资源无序开发以及生活垃圾未能有效处理是当前农村最突出的污染问题。 ”管永星委员长期关注农村环境整治问题,参加过多次调研,对此深有感触:“现在城市越来越重视规划建设,力求整洁、美化、靓丽,而农村却滞后了。 ”
“新农村建设虽然改变了过去居住分散的局面,改善了农民居住的硬件环境,但道路建设、污水处置等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导致污染更加集中。 ”农工民主党提案报告显示,很多新农村没有设置专门的生活垃圾填埋收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只有少数村庄铺设了排水管道,但污水没有经过处理,而且排水设施不完善,原来分散的可自净生态模式被打破,大量生活污水集中到村庄附近水沟,甚至渗流污染地下水和饮用水源地,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倒乱放,垃圾成堆、随风乱飘,污水横流、河道淤塞等现象突出。同时,无序的小化工逐渐侵蚀农村。一些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导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延伸的食品污染,造成农村公共安全事件时常突发。
规划引导和谐人居
阻止农村污染扩大,委员们认为,要超前规划,加大投入。
“规划不能朝令夕改,换一任领导换一种规划,规划一旦经过专家论证定下来,就要像法令一样固定下来。 ”管永星委员指出,目前农村建设规划滞后,不利于新农村建设,规划一定要超前。要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建设规划体系,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按照“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要求,重点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坚持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提高各功能区环境质量,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建设适宜的人居环境。
张生委员说,有些地方仅仅规划建几条街道、几栋住房,而对居住区、商贸区、休闲娱乐区、工业企业集中区等布局缺乏科学规划,特别是与之有关的环境规划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更是少有涉及。小规模手工作坊式工厂和畜禽饲养场企业随意建设,小规模的采石、碎石、采沙场无序开采,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要重视科学规划,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纳入村镇建设规划,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商贸区、休闲游乐区和工业生产区、畜禽饲养区分布,从源头上遏制环境污染的发生。
设置“防线”严防污染
针对逐渐扩大的工业污染,委员们认为千万不能降低农村的环评“门槛”。
“现在一线、二线城市重视环评,由于招商引资压力,污染企业向三线城市甚至广大农村转移。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守住农村的环评标准,杜绝工业污染侵害农村。”管永星委员建议,加大农村建设项目“环评”执行力度,防止污染严重企业和落后生产项目、工艺、设备向农村转移,防止污染企业在农村新建或死灰复燃。
王克金委员说,当下要加快农村适用环保技术研究,提供环保技术支撑。加大有机肥料、高效低毒农药开发研制。加快秸秆利用研究,为秸秆使用提供出路。加强农产品安全监测和技术研究,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冯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