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流动在街头的放心早餐车
图为:放心早餐点
本报记者聂丽娟 通讯员吴里
今年5月以来,三镇街头的放心早餐车,已由去年的300多辆悄悄增加到500辆。至此,放心早餐车几经沉浮,已在武汉走过了起起落落的七年时光。
放心早餐车多了,面临的市场竞争也就更激烈了。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在江城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早餐市场,正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作为“正规军”出现的放心早餐车,早点中西结合、品种繁多,卫生条件有保证,定价合理,服务态度良好,可为何一直以来难以打赢流动摊点呢?
食品多样化卫生有保障
带着上述疑问,上周五,记者来到徐东大街汪家墩车站,一台武汉百家放心早餐公司的早餐车正在营业。餐车长约2米,高不过80厘米,桔色的遮阳伞下,服务员戴着口罩和塑料手套,身着统一工作服,正忙活着招徕顾客。餐车正面有醒目的“政府放心早餐工程”标识。
走近看,餐车内有一小瓶煤气罐,上面放一蒸锅,可加热车内的各种早点和佐料包。拉开早餐车一层一层的不锈钢抽屉,包子、馒头、花卷、发糕等传统早餐食品琳琅满目,袋装和杯装牛奶、豆浆正泡在温水里保温。
市民对此反应如何?记者先后在武昌徐东大街和洪山雄楚大街采访了40多位市民,仅有4位知道这是政府推广的放心早餐。而受访市民大都表示,放心早餐车的点心大众化,能够满足大部分市民的需求,但就是这些大众化的早餐,“吃几天就腻味了”。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放心早餐干净卫生,早餐车的食品都是统一加工和配送。这种早点被形象的称为“流水线早点”。而记者走访街头一些马路餐桌发现,与放心早餐车相比,露天早餐摊、包子店生意异常火爆。
放心早餐不敌马路餐桌
政府推出放心早餐,是希望积极引导市民习惯卫生科学的早餐方式,但从目前来看,放心早餐一时难敌卫生条件堪忧的马路餐桌。
14日清晨,记者来到汉口四唯路,只见六七家摊点前顾客排成长龙,有的卖热干面,凉面,有的摊点做包子,油条,稀饭。此时的天气已有些闷热,一家早餐店的老板光着膀子,满脸汗水在锅灶前不停忙碌。他未带任何手套,刚接过客人的钱的手,紧接着去下面。摊点就在临街,每当有车驶过,路边就扬起阵阵灰尘。
另外一个摊子是炸面窝的,只见炸面的筐边黑乎乎一圈。记者提醒老板,他有些不耐烦:“你要嫌脏,你不吃啊!”
记者走访马路餐桌发现,他们经营的方式都是现场制作,器皿、食材等都是露天摆放,绝大多数摊位在食物制作过程中没有屏障遮挡。
和很多城市一样,武汉有很多经营早点的“散兵游勇”。由于价格便宜且分布在各社区出入口附近,成为目前市民过早的主要场所。
武汉市饮食服务管理处的数字显示,武汉现有早餐网点2.5万个,其中有证早餐点1万个左右。那些无证经营的早餐点,卫生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心。
武汉市民喜欢现吃现做
一些马路餐桌虽然卫生差,生意却好,市民“用脚投票”自有一定的道理。
受访的市民普遍认为,正规餐车的早点,不太符合武汉市民“现吃现做”的口味,相对于长时间保温或者后期通过加热的放心早餐来说,大部分市民更喜欢新鲜出炉的包子,现掸面现放作料的热干面。
而且武汉市民过早丰富,可谓全国之最,不仅仅是一碗面就可以解决。曾干过早餐车的刘师傅分析,“无证摊贩不顾及环境卫生,所以油条、面窝、煎饼样样可以卖;但正规早餐车不能起油锅,生意自然没有流动摊点好。”
武汉百家放心早餐公司也已意识到街头快餐的劣势,其负责人说,早餐车上卖的食品都是由专门的公司统一制作、配送,口感上比不过现做的早餐,如果要提供面线糊之类的现煮食物,难度较大。目前,公司已准备改良早餐口味。
除此之外,对于放心早餐的管理制度,有承包者也有话要说。
武昌一位放心早餐车摊主告诉记者,早餐车的供货是由摊主根据摊点的实际情况提货,只要提前1到2天跟公司说明,可随时对早餐的数量和品种进行调整。尽管如此,每天还是无法避免会出现剩余,而当日没有卖完的早餐,最终要由摊主自己解决。相比之下,流动摊点在销售数量上更为灵活,许多人比较后,宁愿到那些管理上松散一些的流动马路餐桌上去干。
而早餐车的停放和自身的设施条件也阻挡其快速发展。在青山经营餐车的摊主刘师傅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就餐空间,市民只能买回家去吃,夏天还好些,冬天还没等到家就全凉了。加上摊主必须自己找地方存放餐车,也是阻挡早餐车扩充的客观原因。
种种因素叠加,导致武汉市已在7个中心城区共投放了近500辆餐车,但离武汉900万人口的消费群体,仍显微不足道。见证餐车管理的一位餐饮界人士称,“早餐车始终没有发展到预期规模”。
放心早餐的未来在哪里
对于放心早餐车的未来发展,武汉市城管局负责人称,早餐车仍是一种过渡性形式,早餐经营的发展方向是全部实现入室经营,鼓励早餐经营进市场、进超市、进连锁店、进室内,同时吸引有实力的投资商在汉开设连锁店、便利店,也鼓励和支持有经营特色、品牌效应和市民公认的早餐店走连锁化经营的道路。
武汉餐饮协会专家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因此,对于放心早餐的经营者来说,只有靠打造过硬的品牌,真正摸清楚当地老百姓想吃什么,爱吃什么,才能使放心早餐快速发展。
新闻背景
武汉早餐车的起起伏伏
餐饮界人士称,武汉市约900万人口,按1/3居民即300万人在外吃早餐来保守计算,市场供应远远不够。按每人早餐消费2元计算,早餐市场每天涌动600万元,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在如此巨大的市场前,2003年,武汉友芝友早餐车首次亮相街头,令市民眼前一亮。
但就在当年11月,友芝友早餐车几乎在一夜间销声匿迹。知情人士称,主要原因是市民对“流水线早点”不适应。
2004年,来自上海的企业看中武汉早餐市场这块大蛋糕,当年3月,武汉百家放心早餐公司成立,成为武汉首家“放心早餐工程试点企业”。2007年3月,武汉康丰华天放心早餐工程公司成为第二家试点企业。
据记者了解,此前几年,一些放心早餐企业是在“贴本赚吆喝”。
2009年,武汉市第三次推出“早餐车工程”,并将其列入当年要完成的10件实事之一,要求早餐车分布范围覆盖7个主城区,并正式下文,规范早餐市场推进早餐工程建设。
他山之石
杭州实行“品牌店+流动车”
为了完善杭州的放心早点工作,杭州市贸易局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一是推动一些知名的连锁餐饮企业的早餐经营,这些早餐企业每开一家连锁店,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加以扶持,主要是鼓励杭州本地的品牌餐饮企业投入到杭州的早餐工程中来。
另一方面,考虑到环保、商业成本等因素和连锁餐饮企业开设门店的选址规划,杭州市贸易局也引进了“流动餐车”的形式,采用定时设点,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的早点供应模式。
编辑观点
所有的早餐都应让人放心
推出放心早餐的初衷无疑是好的,让人吃得干净放心,是餐饮最基本的底线。不过,放心早餐的存在,实际上也是在变相告诉消费者,有些早餐,可能是吃不得的。
作为管理者,在另开分店给消费者提供放心选择的同时,如何切实尽到管理之责让市民喜爱的摊点都能提供干净的早餐,亟待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