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5日,由南宁市食安委牵头,组织南宁市卫生、监察、工商、农业、商务、水产畜牧兽医局等单位,组成6个检查组,分别对南宁市6县6城区进行食品安全大检查,从蔬菜、肉类等食品的源头到饭店、超市等食品流通环节,一一抽查。从抽查情况看,经过多年整顿,南宁市食品安全情况总体较好,但在一些环节上仍有漏洞。
1月5日,记者跟随其中一个检查组,来到南宁市青秀区进行检查。
5日上午,记者跟随检查组来到仙葫屠宰场,此时,屠宰场当天的宰杀工作已经结束,几位工人正在清洗场地。检查组人员让工作人员拿来各类登记表进行检查。从消毒登记本上看,每天运送生猪到屠宰场的车辆都经过消毒,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消毒方式等都一一登记在册。
该屠宰场的检疫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来这里宰杀的生猪有100头左右。生猪进入屠宰场后,先要经过检疫人员初步检查,看是否有问题猪。检查后初步判断没有问题的生猪,才允许进入待宰车间。宰杀后,检疫人员要用检疫刀等仪器对每一头猪的淋巴等进行检查,看是否是问题猪,合格的猪肉才允许开具检疫合格证明。开出的合格证明,屠宰场都有存根。
“你们这个表还不够规范。”检查人员在检查生猪进出栏的表格时发现了问题。检查人员说,从目前屠宰场的表格看,只能看出某日某某人拉了多少头生猪来宰杀,但这些宰杀的猪有多少合格、将流向何处,不合格的有多少、如何处理等都没有登记,不利于以后出现问题时溯源。比如,某市场某摊位发现了不合格猪肉,那这些猪肉是在哪里宰杀的,是谁拉来宰杀?在追溯源头时,这些表格都是线索。
随后,检查组人员来到一家生猪养殖场。在这里,养殖场场主拿出了几本登记本:兽医诊断处方里记载着某日哪一头猪生病了,症状如何,用了什么药,用药剂量等等;免疫情况记录表则详细地记录了每一头猪打各类预防针的时间;销售记录表则记载着每一头猪卖出的时间、猪的耳标是怎样的、卖往何处、运输车牌号、司机姓名、电话等等,每本登记本的资料都非常详细。只要翻看这些记录本,养猪场里任何一头猪的健康情况以及销售情况,都一目了然。
菜:近郊基地设置协管员
检查组来到仙葫牛湾村蔬菜基地时,一些菜地的菜已经采摘过了,仍种植有蔬菜的菜地稀疏地分散在几处。虽然如此,基地仍专门设置有一位安全协管员,每天负责对每一批采摘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协管员对检查组工作人员说:“除了做农药残留检测外,平时我们还要对农户进行监督,告知他们不能使用高毒农药,施放了合格农药的菜,也必须到周期才能进行采摘。否则,如果检测出蔬菜农药残留量不达标,这些采摘好的蔬菜就将被销毁,不允许上市。”
据了解,在青秀区近郊的4个蔬菜基地,都设置有专门的安全协管员,负责基地蔬菜安全等工作。远郊的蔬菜基地,则采取抽样和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管。这些蔬菜基地的蔬菜,主要供应仙葫、邕宁、蒲庙等地的居民。
超市:小食品销售制作待规范
临近中午,检查组来到五象广场下的人人乐超市。在超市糕点制作摊位装着饼干等小食品的器皿前,检查组工作人员停下了脚步。“你这些饼干等小食品没有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新生产出来的倒在上面,下面的什么时候过期你们怎么知道呢?”超市的销售员被检查人员问得无言以对。
在一摊为顾客制作固元膏加工打粉的摊位前,检查组人员发现,销售员将为顾客打好的红枣粉、芝麻粉等,用一个个塑料袋包装起来,而这些塑料袋上竟印有“QS”标志。未经过有关部门认证的产品怎么可以使用QS标志呢?面对检查人员的质问,销售员才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这些由顾客自己装袋、挑选的小食品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检查人员在经过蜜饯等散装小食品的摊位前,告诉记者,这些话梅等小食品虽然装在一个个容器里,也提供了给顾客挑拣的钳子、铲子等,可是,这些钳子、铲子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顾客的手,又用来舀食品,容易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这也是不符合卫生规范的。
据悉,经过两天对南宁市6县6城区的检查,虽然总体情况较好,但一些环节上的小漏洞依然存在。针对检查组工作人员发现的种种问题,各食品分管单位都表示将进行整顿,弥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