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健康提示 >> 亚健康 >> 改善睡眠 >> 浏览健康提示
主动调适心理睡眠和饮食 远离“春节综合症”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年02月21日    关注度:     【字体:
 每年,过完春节长假,不少人会患上“春节综合征”。专家提醒大伙:不管是节日,还是平时,都要有主动调适自己心理、睡眠和饮食的意识和能力,以防“春节综合征”侵袭日常生活和工作。

  何谓“春节综合征”

  专家介绍说,“春节综合征”,实际上并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疾病,而是指在七天长假前后过程中由于生活规律、生活节奏、社会角色的变化和调整,所引发的一系列身心不适应。包括各种躯体症状、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还可以理解为某些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

  “春节综合征”在“假日综合征”中表现最为明显。这不仅仅因为人们连续休息了七天,改变了以往的生活规律,更主要的是,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内涵。

  “春节综合征”主要的生理表现为:浑身乏力、嗜睡、精力不集中、厌食、恐惧、孤独和出现头晕、口干舌燥、烦躁、腹痛腹泻等症状。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有:疲惫、神经性厌食、工作恐慌——不想上班。

  压力和亚健康是主因

  导致“春节综合征”的心理压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蓄积起来的,与许多人对春节功能的认识误区相关。

  春节原来是缓解一年的紧张工作,全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重要日子。可事实上,常常把春节变成了为工作进行“铺垫”、请客送礼、应酬吃饭的“突击阶段”,如果不是那么紧张、功利,心理负担就会减轻许多。

  再就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自己和生活的期望值过高。春节,亲朋好友相聚,难免谈起过去的一年。得意者往往沾沾自喜,失意者往往懊悔沮丧,如果一味攀比,难免自卑、产生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会因春节的到来显得尤为强烈。因为,许多人视春节为自我辞旧迎新的象征,一旦心态失衡,就会感觉一年“不顺”。

  对于春节期间出游、返乡的人来说,春运的拥挤、往返时间的紧迫,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轮船也可能会让一些人产生严重的身心压力。

  平时处于“空巢”状态的许多中老年人,大都期望春节期间能够家庭团聚,子女多回家住住。而子女不仅要考虑到父母和亲友方面的各种应酬,他们还有自己的家庭和事务需要处理。一些“新新人类”,他们有张扬自我的强烈愿望,不愿意遵从长辈的安排,他们希望通过新奇、强烈的刺激宣泄平时蓄积的心理能量。家庭内部期望值的差异,也会引发失落、紧张、沮丧和不满。

  有的人难得过年回家与亲人团聚,长假结束意味着将离开家乡和亲人,离别的伤感越来越深。

  有的人对春节休假没有安排,一放假随意而为把原来的生物钟全打乱了,喝酒、熬夜,假期结束了,人也精疲力竭了,身心便处于了亚健康状态。

  这些高压力者和平时就已经处于亚健康的人,在“紧张”的春节期间,很容易诱发“春节综合征”。

  帮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春节后,孩子也该上学了,“春节综合征”其实在孩子身上也有所体现,如开学前,孩子会紧张、焦虑、不安,对上学产生抵触心理;在开学的前两个星期,孩子上课的时候会很难进入状态,提不起精神,身体感到乏力,昏昏欲睡,心情烦躁;放学后,会对着家庭作业发呆,想写但是又坐不住,拖拖拉拉的会持续很久。

  有关专家支招说,首先要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长假过后,生物钟被打乱,孩子们大多处于缺乏睡眠状态。应在节日过后,迅速调整作息时间。全家人应在晚10时前睡觉,家长要以身作则,关闭电视、熄灯,营造睡眠的环境。

  其次,适当运动和学习,不要长时间看电视和上网。春节期间电视上综艺节目、电影、儿童片多,家长忙于应酬,对孩子疏于管理,打电脑游戏、上网也占据了学龄儿童大部分节日时间,节日一过就应马上想办法告别这样不节制的娱乐方式。可带孩子到体育活动场所运动,如打羽毛球、滑雪、滑旱冰等活动,以转移孩子们的兴趣。同时督促孩子每天学习1小时至2小时,还可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等。

  第三,调整节日不良饮食习惯。多饮白开水,少喝饮料,节日过后家中剩余的饮料及糖果应尽快收起来,不能让孩子们养成每餐喝饮料的习惯。清淡饮食,注意营养,对春节期间进食过多脂肪、蛋白质食物的孩子,应以清淡饮食,即蔬菜、菌类食物为主,不可食过饱。

  最后,耐心陪伴孩子度过过渡阶段。春节期间,家中亲朋聚会较多,常常疏于对孩子们的教育。节日过后,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交流、玩耍,帮助孩子规划时间、制定计划、安排活动,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假期综合征。

  调整心态是关键

  专家认为,节后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与人的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假期游玩和休息的安排是否合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平时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者,此尤高发。

  远离“春节综合征”要学会调理心态自我减压。比如,加强与他人沟通,与他人接触得越多,遇到误会和压力的机会就越少,并要建立一个由亲朋好友组成的支持体系;让乐趣充满工作生活;奉行独立思考,自立自强就难被压力击倒;学会利用自我暗示的技巧,利用沉思、遐想、放松以及利用生物反馈法应付压力;重新振作,选择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它。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一旦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要多跟朋友、亲人或心理医生倾诉,或找适当的“载体”把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保持平和心态,学会以放松为主导的“慢生活”,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以欣赏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专家介绍,摆脱“春节综合征”,要适当转移自己“假日期盼”心理,提前进行“角色转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调节:

  首先,假期最后几天,最好别让自己再处于兴奋状态,好好待在家里,把自己放回平日的生活规律中。提前想想明天该做什么,理清头绪,尽量平复躁动的心。

  其次,刚开始工作不宜太紧张、强度不宜太大,应循序渐进,以免因节奏突然变化导致神经衰弱。上班后,可以多和同事聊聊天,如果工作允许,可以和同事边聊天边工作,减少工作的疲劳感,通过自我放松的方法减轻节后综合征。

  第三,工作半个小时左右应该自己休息一下。因为根据研究,人的注意力大约持续半小时之后开始减弱,这时适度的休息不但可以提升专注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一下已经保持很久的姿势。此时,最好的运动就是伸展运动,从肩颈、腰背到四肢,让绷紧的肌肉伸展、拉长。

  第四,要注意休息,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规律,争取早睡早起,中午尽量保证半小时的小憩。同时适当承担一些工作任务,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有些人会沉浸在春节或旅游的回忆中,其中愉快的事情或郁闷的事情,会让人很难在心理上转变过来。北京市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授王志佑说,春节或旅游收获的消化,可以今后一段时间内做,不急于一时一地。另外,少数有不愉快经历的人,也应该自我调节,淡忘它,变春节感受为精神收获,以充沛精力投入工作。 (仲 斑 )

  链 接

  “假日综合征”与“动力定型”说

  对于假日综合征,国外医生常用巴甫洛夫“动力定型”学说来解释:旧的“动力定型”被破坏,而新的“动力定型”难以建立时的“混乱”。人们在放假前聚精会神于工作和学习,形成了与学习和工作相适应的“动力定型”。但到了假日,必须拿起那些被置之度外的事,把原来建立起来的工作与学习的“动力定型”破坏。长假过后,又要恢复已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此时就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从而导致“假日综合征”。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适合睡前吃的十种食物
下一篇文章:调睡眠食品吃完见效不靠谱 小心违规加药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