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健康提示 >> 饮食养生 >> 大众营养 >> 浏览健康提示
男女老少的进补原则 各不相同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年01月22日    关注度:     【字体:
    由于年龄之不同,性别之差异,胖瘦之区别,采取不同的食补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1、青少年的补法 青少年生长发育比较旺盛,一时营养跟不上,会显得虚弱。由于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卫生保健知识不足,如果过度活动,又不注意劳逸结合,也可使身体日渐亏弱。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适当地用一些补药和补品来调养身体。从医学角度来看,青年学生精神高度紧张,或长时间睡眠不足,不注意用脑卫生等,便可造成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易产生失眠、多梦、健忘等神经衰弱症状。一些女学生由于月经来潮,不注意及时补充营养,可引起贫血,从而出现食欲不振、倦怠无力、面色苍白、精力不足等症状,大大影响学习的效果。以上症状,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心脾两虚、心肾不足的范围,宜选用百合、莲子、山药、核桃仁、枸杞子等富含磷、钙、铁、糖及多种维生素的益心补脾药及补晶。

    2、老年人的补法 老年人器官机能逐渐减退,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也有所减少,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随着年龄的增高,易出现肌肉萎缩、落齿、咀嚼能力差、头发白而稀少、耳聋、眼花、健忘、夜尿多、失眠、骨质疏松等症。中医认为,这都是肝肾不足的结果。针对这些情况,可适当地用滋补肝肾的中药和补品来补益身体,增加抗病能力,延缓衰老,祛病延年。此外,正常老年人海日需要铁10毫克以上。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常发生营养不良,易出现头昏眼花、精力不足、容易感冒、皮脂腺萎缩等。老年人在食物的选择上不宜多食油炸的、黏性大的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也不宜多食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猪油、牛油、羊油、肥肉、动物内脏等。平常可选用人参、首乌、枸杞、村:仲、冬虫夏草、蜂蜜、核桃仁、鸽肉、海参等补药和补品,以及苋菜、西红柿、柑橘、黄豆、牛奶、鸡蛋、青菜、胡萝卜、菠菜、油菜、扁豆及含钙、磷、铁、维生素多的其他食品。注意:一定要精心保护肠胃的消化功能。

  3、妇友的补法 妇女有月经、妊娠、产育等生理特点,都与营养有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气常有余而血常不足。事实上,妇女所需的营养物质脂肪、蛋白质、糖、维生索、铁、无机盐等都比一般人需要量大。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孕妇需要的能量比普通妇女高25%左右,因此,一般的膳食已不能满足孕妇的需要。如果孕妇的营养不足,常可导致胎儿,生长发育缓慢,产后乳汁不足。所以孕妇除应大量补充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外,还需要补充富含蛋白质、铁质的食物,如豆制品类、肉类、鸡鸭鱼虾等食物。此外,及时补充含铁和维生素A、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也可预防贫血和软骨症。妊娠期服用的补药,应是既能保胎安胎,又能健脾补肾之物,如菟丝子、白术、桑寄生、砂仁、枸杞等。对于12周岁以前月经未潮的少女,宜选用促进红细胞生成及增强身体免疫功能的滋补中药,如熟地、当归、枸杞以及蛋类、猪肝、大枣等补品。青壮年妇女,新陈代谢旺盛,体内消耗大,容易发生贫血,应多选用富含铁质的补药,如熟地、鸡蛋、猪肝、羊肝等,以及有补血健脾功效的药物,如大枣、山药、扁豆等。对于老年妇女,宜常选用能延缓衰老、恢复器官机能、抗贫血及调节大脑的补药和补晶,如黄芪、杜仲、当归、大枣、蜂蜜、龟肉等物。

  4、胖人的补法 单纯性肥胖常因过多地摄人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在体内堆积并转化为脂肪以及缺乏体育锻炼所致。可选健脾益气化痰减肥之药,如党参、茯苓、白术、苡仁等补药烹制的菜肴食之,并逐渐减少碳水化合物(米、面、食糖等)的摄人量,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5、瘦人的补法 消瘦多因摄入量小于消耗量,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常可使人消瘦。消瘦体弱如属阳虚(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尿清长),应选用鹿茸、羊肉、狗肉等补药补食;如属阴虚(手足心热、口舌干燥、便秘等),宜选用百合、兔肉、鸭肉、蜂蜜、银耳等食之。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过节吃什么 里面有学问
下一篇文章:吃牛肉的十大好处!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