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健康提示 >> 饮食养生 >> 四季饮食 >> 浏览健康提示
冬季多吃栆不用再吃药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年01月06日    关注度:      【字体:
 大枣在我国食用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大枣列为上品。大枣之所以为“五果之王”,是因为它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大枣在我国食用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大枣列为上品。大枣之所以为“五果之王”,是因为它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富含苹果酸和酒石酸等有机酸,维生素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等,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以碳水化物和维生素C含量高。在鲜枣中含糖达20%~36%,干枣则高达50%~80%。每百克鲜枣中含维生素C380~600毫克,比苹果、桃子等高100倍左右。因此,被称为“鲜活维生素C丸”。大枣除富含维生素C以外,还含有山楂酸和二磷酸腺苷。前者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后者则具有调节细胞分裂的功能。二者协同作用,可增强免疫力,使异常增生的组织细胞分裂趋向正常。

    大枣依加工方法不同,而有红枣、黑枣之分。红枣是经沸水稍烫后取出晒干即成。研究发现,经常食用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加,并有滋养全身细胞的功能,是一种作用缓和的强壮剂。黑枣是用高等级的鲜枣经沸水烫过,再熏焙至枣皮发黑发亮,枣肉半熟,干燥适度为止。兼有补肾与补血的功效。来源均相同,以河南新郑质量最佳,山东产量最大。南枣是大枣的变异品种,产于浙江金华兰溪,以前是贡品,所以又称贡枣。而今多用于食品及补酒药料,中医处方多用,民间认为补益力最佳。

    大枣历来是益气、养血、安神的保健佳品,也是中医治病的常用之品,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植物性食品。临床观察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失眠、贫血等病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中医常常在处方中将大枣与甘草配伍或以大枣为引子。在《群芳谱》中有这样的记载:“十月取大枣,中破之,去皮核,文火反复炙香,煮汤饮,健脾开胃甚宜人”。

    古方“甘麦大枣汤”,即是将红枣与淮小麦、甘草同煎汤,长期服用对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妇女更年期出汗、心神不定、情绪不易控制等症状均有调补作用。民间便方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患时,也常用大枣200克,配以茵陈90克共煎,食枣饮汤,早晚分服,可以收到良效。

    巧用药,做个健康美人儿

    目前,临床上应用或日常保健时应用,还用于以下方面: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大枣加入食疗药膳中可补养身体,滋润气血。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证。与党参、白术等配伍,本品有补中益气的功效。与甘草、小麦等同用,能镇静安神,用于更年期有轻微失眠与烦躁症状者,中医古称此为“脏躁”。常与熟地、当归同用,有养血的作用,用于有血虚萎黄症状者。

    健胃养脾 每天嚼食6枚大枣,或与党参、附子、砂仁制成药丸常服,治脾胃虚弱、呕吐反酸、胃痛、食欲减少、倦怠无力等证。如加生姜、半夏煎汤,治饮食不慎所引致的胃炎,以及有胃部饱胀、呕吐剧烈等症状者。夏季炎热,水分丢失迅速,可用大枣、藿香、香茹煎汤,经常饮服可解暑热。

    止咳润肺、生津安眠

    干咳无痰选用大枣加南沙参、黑元参、麦冬煎汤服用有显著疗效。感冒或演讲者发生声音嘶哑,可用大枣、胖大海、冰糖煎汁饮用。歌唱者平时可用大枣、金钗石斛、北沙参煎汁,每周饮服1~2次,以润泽声带,保护喉咙,保持嗓音。如时常感睡眠不熟,且觉体虚、心悸者,可用大枣加葱白数根,或者大枣加酸枣仁、紫丹参,于临睡前2小时煎汤饮服,也有效果。

    慢性精神神经性疾病

    大枣可舒肝解郁,用于妇女脏躁症,即哭泣不安、忧郁所致疾病,可用大枣、甘草、浮小麦煎汤服用,短期内即可有明显疗效。

    大枣在营养和保健强身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营养专家提醒大家:要想身体好,劝君多食枣。

[1]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今年火锅流行吃“健康”
下一篇文章:水果和绿叶菜益于眼健康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