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健康提示 >> 饮食养生 >> 饮食杂谈 >> 浏览健康提示
男人常食姜 女人别缺糖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年01月16日    关注度:     【字体:
   民间自古就有“男人不可百日无姜,女人不可百日无糖”的说法。笼统地说来,生姜“定性”为助阳之品,可以延缓男性衰老且增强前列腺机能;而女性大半辈子可能都要对抗机体血气不足等难题,所以红糖为日常保养气血首选。但也要结合体质、年龄、时辰等科学进食姜和糖,才能充分让两样食物发挥功效。

  生姜补阳

  但阴虚火旺者不宜

  按中医理论,生姜被认为是助阳之品,所以受到诸多男性的青睐。以鲜姜为例,它可以增强食欲,延缓男性机体的衰老。 
 
      有调查发现,很多进入中老年阶段的男性常会因胃肠道寒凉、缺乏食欲等因素困扰从而导致身体虚弱,中医专家多是建议患者要常含服新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新鲜上市的姜没有“老姜”辣,所以口感更容易被接受,而进入胃肠道后也比较滋润、不伤阴,因此,此年龄段男性如遇到胃口不好等征兆可以考虑每日适当地口服生姜。

  另外,姜除了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抗炎镇痛、同时兴奋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还能调节男性前列腺的机能,治疗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碍。如果光说吃姜主要对男性有好处,其实是非常狭隘地理解了它的多种功效,姜在民间运用广泛,因为它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此外还有健胃止呕、驱腥臭、消水肿之功效。所以还有俗语说“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的说法。

  喉痛、大便干燥

  不宜用姜

  对于体质较湿热的人群而言,姜性辛温,只能在受寒情况下应用,而且用量大了很可能破血伤阴。尤其如果自身伴有喉痛、喉干、大便干燥等阴虚火旺症状,此时应暂停用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腐烂的生姜中含有毒物质黄樟素,对肝脏有损害,所以千万不能食用。

  日常生活中用的是生姜,药用的有生姜、干姜、炮姜。与干姜相比较,生姜性走串,行气、化湿、发汗之力强,偏重于行气健胃,化湿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作为药物一般宜春夏应用,以适应春生夏长的生发之气。干姜性宁静,温阳、祛寒之力强,偏重于温中健胃,温肾壮阳,散寒止痛,作为药物一般宜秋冬应用,以适应秋收冬藏的收敛之气。

  红糖

  为女性保养气血之首选

  “女子不可百日无糖”,此谚语中的糖用中医理论解释主要指红糖。中医营养学认为,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作用。而一项营养学研究结果表明:红糖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成分,有些微量元素还具有强烈刺激机体造血的功能。

  妇女以血为用,因为女性的月经、胎孕、产育以及哺乳等生理特点皆易耗损血液,所以女性机体相对地容易处于血分不足的状态。女性养生保健首先应重视保养气血,而此时红糖正可派上大用场。女性养生保健营养品的很多广告卖点都是活血养颜,这是因为血足才能使面色红润靓丽、经血正常、精神旺盛。若不善于养血,就容易出现面色萎黄无华、唇甲苍白、头晕眼花、倦怠乏力、发枯肢麻、经血量少、经期延迟、舌淡脉细等。严重贫血时,还容易出现皱纹早生、头发早白、更年期提前等早衰状况。与选择价格高昂的保健品相比,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服用红糖。

  经常上火者应少吃

  要特别提醒的是,红糖性温,经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应少吃。产后喝红糖水,既可补充热量,又可增加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顺产的新妈妈产后就可享用,剖腹产者需等到排气后再吃,因为吃得过早可能导致胀气。每天最好不要超过50克。

  除此之外,适量吃糖对于男女老幼还有诸多好处。如果感觉血糖浓度突然降低的时候,少量吃糖可以作为紧急补充方案。低血糖患者饥饿时会感到眼前发黑、四肢发软,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喝一杯糖水。不少早饭来不及吃的年轻白领,往往感觉临近中午时四肢乏力、头脑昏沉、注意力分散、思维速度减慢,如果此时进食少量甜食,人体能快速恢复各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最适合饮蔬果汁的3个时刻
下一篇文章:白面包吃多了易得心脏病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