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权威公示 >> 浏览权威公示
员工爆麦当劳用油六天一换 滤油主靠滤油粉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更新时间:2010年07月21日    关注度:     【字体:
  麦当劳等洋快餐的用油问题,一直备受消费者关注。记者在麦当劳打工期间,曾听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餐厅的用油通常六天一换,每天使用撒满滤油粉的滤油纸进行过滤,如遇特殊情况也可能提前换油。每天持续不断高温炸制,六天一换的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滤油粉的成分又是什么,在让油变清澈的同时是否会对油质产生影响?记者一一进行了探访。

  新油炸的薯条呈浅黄色

  7月13日,记者晚上六点上班,当按照操作标准用三分钟炸完一篮薯条后,发现出炉的薯条颜色呈浅黄色,而不是平时的金黄色,以为是炸炉的油温或定时出了问题,马上向值班经理汇报。“没关系,因为今天换油了!”面对记者的疑问,值班经理微笑着回答。记者这才注意到,炸炉里的油确实比之前的清亮了不少,但到四个小时后记者下班时,炉油炸出来的薯条已经接近平日的金黄色了。由于每天工作时间4~8个小时,而24小时营业的餐厅每天至少要换三次班,所以餐厅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换油记者无从判断,但这是记者印象中唯一一次炸出浅黄色的薯条。

  炸薯条用的是棕榈油

  在第一次学习炸薯条时,记者曾询问过餐厅炸食品用的是什么油,训练员只是简单地告诉记者用的是植物油。后来在学习给炸炉填油时才知道,这里用的植物油并非我们家用的花生油、菜子油,而是固体油块。产区内有一个不锈钢油车,里面盛满了白色的固体油,当炸炉里的油量消耗减少,就要从油车内铲出大块的固体油,放入炸炉内溶化,从而增加油量。后来记者在常温仓库看到了这种大块的固体油,外包装盒上标注的是“棕榈油(起酥油)”,由河北秦皇岛一家食用油制造厂家生产,专门用于食品工业制作煎炸食品。

  炸薯条用油每天过滤

  进入麦当劳的第二个星期,记者在薯条位连续工作一周时间,之后每天也都会接触到炸薯条的工作。以11点到14点的繁忙时段为例,一锅油可能会反复加热炸制薯条几十次,每天炸完薯条后,炸炉的油面上总会漂浮着一层炸焦的碎屑以及从薯条篮内掉落出来的薯条。不忙的时候,薯条位的员工会用滤油网将里面的残渣捞起丢弃,但因为虑油网孔较大,总会有所残余。但第二天上班时总会发现,油通常又相对清澈而且没有杂质了。“炸炉里的油是每天都换吗?”记者向在餐厅培训的实习经理询问。“不会天天换 ,不过每天都过滤。”她告诉记者,按照标准,这些油会六天一换 ,“不过这个也不是个绝对的标准,如果近几天油的利用率比较高,炸的次数比较多,如果发现炸出来的东西口感或外观开始受影响了,也会提前用专用试纸检测,达到换油标准的话会马上换掉。”

  滤油主要靠滤油粉

  随后在上晚班时记者看到,每天晚上9点左右,就会有工作人员用滤纸和滤油粉对炸炉内的油进行过滤,在滤油槽底部铺好滤油纸,然后在滤油纸上均匀铺满滤油粉,然后将炸炉设置为滤油模式,炸炉就开始自动滤油了。在经过过滤后油里的杂质就被吸附到了滤油纸上,而油就变得清澈起来,但油的颜色不会有太大变化。记者看到这种滤油粉的包装十分简单,包袋上标注的主要成分为合成硅酸镁,主要起到吸附作用。

  记者曾于晚间见过有同事对产区内其他炸鸡炉的油进行更换 ,换下的油被倒进一个黑色的油桶,随后就被推入了后区。“换下的油都放在这两个大桶里,会有专门的人来回收。”一位正在后区工作的男同事说,但对于回收的具体时间和究竟是谁来回收,他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相关链接

  滤油粉只能造成油品清洁假象

  2007年,肯德基就因被爆使用滤油粉使混浊的油变清亮、延长其炸油使用时间,许多食品、卫生专家也纷纷发表声明指出:食用油高温加热反复使用可能产生丙烯酰胺和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应及时更换,滤油粉的使用有故意延长食用油使用时间之嫌。但随后于2007年3月8日卫生部发布的“滤油粉检测通报”中称,接受检测的“滤油粉”样品为三硅酸镁,符合食品级质量规格要求。

  2009年7月,台湾省台北县,麦当劳、肯德基的炸油被检出“砷超标”、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相关部门官员对此事发表声明:“……使用滤油粉只是造成清洁假象,不能阻止油品劣化及产生致癌物。”同时该官员还表示,将建请修改台湾省禁止使用滤油粉。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藏肾生精丸竟是假药
下一篇文章:桂林周氏洋槐花蜂蜜或掺假检测“无蛋白质析出”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