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权威公示 >> 浏览权威公示
“双汇”频遭投诉 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来源:消费指导网    更新时间:2010年07月20日    关注度:     【字体:
     从肉联厂起家,经过40年发展,成为一家上市企业,双汇集团有着浓烈的传奇色彩。2006年双汇集团又以20.1亿元的价格,把股权全部转让给全球金融大鄂高盛集团和鼎晖投资的合资公司香港罗特克斯公司,高盛和鼎晖分别持股51%和49%。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双汇集团就在资产上实现了“三级跳”的好成绩,但在今年媒体却披露,高盛和鼎晖投资在2007年10月便已经进行了内部股权转让,不断减持双汇集团股份。目前高盛实际只剩下双汇集团15%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双汇发展的股份从最初的30.97%降低到7.71%。最令投资者不满的是,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双汇集团还是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对高盛集团的减持行为都三缄其口。

  双汇集团在信息披露上的“疏忽”,让投资者不得不对双汇集团的诚信产生怀疑。而众多媒体上对双汇产品质量问题的披露,更引发消费者对双汇产品的食用安全的巨大担忧。 

  2010年4月20日,长城美食网转载了一位消费者的投诉(来源:湖南质量维权网):“3月18号回家时买了几根王中王,其中一根里竟有根十几厘米长的头发,当时吓了我一跳,名牌里竟然也有这个。想了一会决定给他们打电话,800的号手机打不通,又打的销售电话,他问了我一下情况,我就说里面有根头发。他说他们是销售的,这事不归他们管,问了一下我的联系方式,然后告诉我一会有人和我联系。大约到了中午3点有人打电话,问了一下肠上的代码,然后和我说一会和我联系,之后就挂了电话。结果到现在也没人和我联系。” 

  2010年3月22日,全景网转载了一位消费者的投诉(来源:消费者网):“2010年3月16日,我购买了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胖鸡腿火腿肠,而我在吃时咬到一硬物,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长约1厘米的铁丝(可我同学说可能是火腿肠封口用的铝条)。我就想不明白了,火腿肠买来时是密封未开封的,而这铁丝又是如何跑到火腿肠里的呢?双汇作为国内肉制品的知名品牌,出现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必须给广大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 

  2010年3月17日,金融网转载河北省唐山市消费者李女士的投诉(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09年11月份我在一家小卖铺买了几根由辽宁阜新双汇集团生产的双汇润口香甜王火腿肠(60克),食用其中一根时,竟吃出一根20厘米长的线条,感觉特恶心。向厂家反映此事,对方态度非常恶劣,之后厂家电话也打不进去。到目前为止,厂家也没有给我一个合理的答复,双汇集团竟以如此恶劣的态度来处理消费者的投诉让我甚感气愤,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向贵网投诉中心投诉,希望贵中心能帮我维权。也希望厂家重视此事,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010年3月12日,食品商机网刊登文章《双汇“馅”落“蝇虫门”》报道:“近来,一则双汇玉米肠藏蝇虫的消息,被媒体‘铺天盖地’报道:深圳消费者黄先生在当地超市购买了一袋双汇玉米热狗肠,结果发现包装袋内有一只蝇虫。……这袋玉米热狗肠是他在春节前采购年货时一块买回家的。当20根玉米肠吃到只剩2根时,2月18日中午,黄先生再次拿出玉米肠食用,他发现,在其中一根玉米肠内附有黑色异物,仔细一看,竟是一只蝇虫,……内藏蝇虫的双汇牌玉米热狗肠净重45克,生产日期为2010年2月3日,产地是广东清远市清新县107国道清新路,深圳经销商系粤孚达商贸有限公司。透过产品包装背面的透明塑料,可清楚地看到蝇虫就粘在食品上。对此,黄先生提出质疑:‘如果这样的产品检测出来是不合格的,对卖出的产品,凭小票,要对所有的消费者赔偿。’” 

  2008年12月24日,华夏质量安全网刊登了一位沈阳消费者的投诉:“本人在今年8月末买的双汇牌金华火腿风味火腿肠中发现一根头发,和厂家联系后,厂家派人来验货、记录产品批号后销声匿迹,至今近一个月过去了,此事依然无人来解决,本人多次跟厂家联系无果,如今火腿肠都要变质了双汇依然没有一个说法!作为消费者本人十分气愤!” 

  2008年10月20日,维权网刊登辽宁消费者樊先生的投诉:“本人在前日购买一根双汇公司生产的火腿肠,咬一口后发现有一异常硬物;吐出一看是一根铁丝。并导致牙齿剧痛,嘴里出现损伤,出现流血现象。要求生产厂商做出解释,并杜绝此现象发生。并对发生的损伤事件负责。” 

  事实证明双汇产品遭投诉绝非个例。这些危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已经形成一股狂潮,不断打击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应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生存之本,更应是食品生产企业诚信经营的最高宗旨。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武汉工商蜂产品抽查,桂林正品堂食品有限公司入不合格名单
下一篇文章:泓一巧克力卷内暗藏编制袋线 消费者多次投诉无果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