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5日,本报第7版以“保健食品宣传疗效屡禁不止 江中‘古优’钙片涉嫌欺骗消费者”为题,披露了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其生产的一种仅具有增加骨密度功能的保健食品——“古优”复合钙片,在当地媒体上吹嘘成能治关节病等一系列疾病的灵丹妙药。就该公司违规情况,记者走访了江西省有关部门。
“这些情况不告诉你”
5月30日,记者来到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采访。在介绍了江中“古优”钙片虚假宣传情况后,商广处陈一和副处长先是不接受采访,后说“江中”是江西省的骨干企业、上市公司,你们报纸报道了江中虚假宣传,不太慎重。在本报记者出示了江中“古优”涉嫌虚假宣传的报纸广告后,陈一和仍百般替“江中”狡辩,称不叫宣传“疗效”。对于记者咨询江中“古优”虚假广告该处是否在调查?陈一和板着脸,牛气十足地说:“这些情况不告诉你。”
“你们记者不要一天到晚找我”
6月8日,鉴于广告监管部门不配合记者的采访,本报江西记者站随即以“情况反映”的形式致函江西省工商局并邝小平局长,实名举报江中“古优”虚假宣传的情况,并将本报5月25日第7版曝光江中“古优”的样报及记者搜集的十多份当地媒体刊有江中“古优”虚假宣传广告的报纸作为证据送江西省工商局办公室转邝小平局长亲阅。
当天傍晚,商广处陈一和来电,称其不像函中所述,说话没有牛气冲天,便挂了电话。时间一晃过去了一周,江西省工商局未对本报“情况反映函”做出反馈。
6月14日,本报记者费尽周折终于拨通了江西省工商局邝小平局长的电话。在介绍身份后,邝小平表示感谢媒体对该局工作的监督,并称接到本报“情况反映”的当天已批转商广处李纬华处长办理,要记者与李联系。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上李纬华,李表示此事要找陈一和。电话转到陈一和副处长,陈很不客气地说,此事不要找他。
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记者再次拨通邝小平局长的电话,向其反映与李、陈两位联系的情况。邝小平局长听后,说了一句,“你们记者不要一天到晚找我”,便挂了电话。
“我们与工商关系不错”
6月16日,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勇到访本报江西记者站,请本报不要再报道江中“古优”钙片虚假宣传之事。郭勇告诉记者,本报致江西省工商局的“情况反映函”其已知悉,江中公司考虑今后修改一下“古优”广告词。郭勇说,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有很多,不希望江中“古优”成为典型被媒体曝光。郭勇透露,去年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还被江西省工商局推荐申报为中国驰名商标,该公司与江西省工商局关系不错。
工商部门涉嫌行政不作为
6月18日,本报就江中“古优”虚假宣传屡禁不止、江西省工商局监管不力一事走访了江西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该委有关负责人听取本报所反映的情况后表示,这显然是工商部门该管的。因为他们不管,或者没有管好,说工商部门失职、渎职恐怕并不冤枉,至少他们没有尽到责任,没有忠于职守。
对此,江西华昌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徐女士认为,根据《广告法》、《食品广告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广告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履行其监督职责,对涉嫌从事虚假广告宣传的企业,必须调查核实,如情况属实应依法惩处。如果监管部门不履行职责,是失职行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就是行政不作为。
记者述评: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但在某些“相关部门”那里,这句话只是说说而已。群众为小事找上门来,是当大事办的,而在“相关部门”看来还是小事一桩,可办可不办,不办也不什么。于是拖延,于是积重难返,往往使小事聚成了大事,再办很难。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政府机关是干什么的?为人民服务。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既是职责所在,也是职业操守。这些道理都属于常识,相信绝大多数公务人员都知道,也常挂在嘴边,为什么一到实际工作中就走样了,就不作数了呢?问题也在思想观念和职业素质上。
在某些公务人员的思想意识里,就是把自己当做了“官员”,而官员是“管”百姓的,百姓有“求”于己,想办则办,不想办则算,其奈我何?于是常常把百姓的诉求或拒之门外,或搁置拖延。百姓投诉无门。
某些公务人员学历不低,但素质不高,做人做事往往没有基本底线,不知职业操守为何物。因为自以为是“官”,就可以超然于百姓之上。职责范围内的百姓事,能办而不办;超出职权范围的私家事,想办就办,结果只能是公私不分,既渎职又违纪。
作者:夏石福 李应海
日期:20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