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安全示范 >> 浏览文章
全县总动员 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山西省广灵县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纪实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年11月24日    关注度:     【字体:

                                    □ 何钰  刘弯

      山西省广灵县地处太行山北端,恒山东麓,为山西省东北门户,全县总面积1283平方公里。全县辖2镇7乡,180个行政村,总人口18.3万,被评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级镁及镁合金产业基地”和“国际剪纸艺术之乡”。近年来,在山西省、大同市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200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首家“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2007年2月又被山西省政府表彰为“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县”。

加强领导  上下联动

      广灵县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一是聘请国家绿色食品协会专家,制定《广灵县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快建设绿色杂粮、绿色蔬菜、绿色林畜产品和食用菌四大基地,突出优质杂粮、蔬菜种植。二是充分发挥广灵小米、广灵驴和大尾羊的品牌优势,引进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和良种工程建设为主,切实加快良种畜禽的引进和繁育,着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四是绿色食品认证实现了大的突破。“广灵小米”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申报绿色认证产品4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有9家,申报产品1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83695亩。被列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
      在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中,广灵县始终注重强化政府行为,在领导组织、制度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广灵县政府多次召开县长办公会和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各有关部门协调会议,专门安排全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相关工作。县委书记刘振国、代县长郭占宝多次对食品安全工作和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县长和主管县长对食品安全问题亲自批示、专题研究、强化责任、重点部署。
      县政府于2005年6月30日成立了由21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广灵县食品安全协调领导组,为本县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有力的组织保证。2007年6月10日成立了以原县长刘振国为组长,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领导组。7月23日上午,省、市食药监局领导,大同市、广灵县四大班子领导,市农业、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领导,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县直各部门负责人,县食品安全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全县食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餐饮企业代表,以及省、市、县等各家媒体的记者共400余人,在县人民广场隆重举行了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广灵授牌仪式。县政府与各乡镇及食品监管相关部门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细化了监管责任,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和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各乡镇人民政府均挂牌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站,做到有办公场所,有专职人员,实行专人专抓专管。

建章立制  明确责任

      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广灵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广灵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实施方案》、《关于广灵县食品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广灵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广灵县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试行)》等多项工作制度,明确了本县21个职能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督职责和相关责任,体现了当前食品安全采取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工作方针。在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法规和规定时,定义了广灵县食品安全事故的情形并相应制定了应急预案,规范了食品综合执法的行为和食品安全信息的报送,为本县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抓手”作用,在每年重大节日期间,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开展学校食堂、儿童食品等的食品安全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切实保障了全县群众的食品安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全县食品企业开展了食品现状调研,进一步摸清底数,明确现状。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梁德军还撰写出《广灵县乡村食品、学校食堂安全状况及监管浅议》,为开展食品综合监督奠定了基础。县将食品安全与药品监管结合起来,依托几年来建立起的农村药品“两网”平台,进一步建立起食品安全网络。通过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等各种途径搜集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向各级食品监督部门反馈。
      县农业部门成立广灵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宣传专项整治工作措施和成效,及时曝光典型案例,营造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质监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挂帅,把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将全县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的底子摸清、摸全、摸准,做到了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县工商部门及时召开会议重点对全县食品超市、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县卫生部门印发了开展全县食品、餐饮业、机关、学校食堂卫生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的文件,对全县各乡镇、农村的餐饮、县城工地、学校食堂进行了全面检查,组织两个食品专项检查组,深入到县城和乡村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认真检查。
      县经贸部门和畜牧部门深入县定点屠宰场进行监督检查,深入市场、大型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店开展工作,保证各单位使用的猪肉均来自定点屠宰场。
      县教育、卫生、食药监部门联合对学校食堂的卫生、食品进货渠道、设备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县教育局还和下属各学校签订了《学校食堂安全责任状》,从领导、管理、制度、设施、教育等方面对学校食堂进行约束和规范。
      县公安、宗教、盐业等部门其他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结合自身实际,紧密配合县食品安全协调领导组的各项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加大监管力度,使全县食品安全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协调运转的良好局面。

打扶结合  官民一体

      加大规范整顿力度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的环境,帮助其改进,并采用先进的生产加工工艺,以促进食品质量的提高。如广灵县水神堂豆制品加工厂的技术改造工程,经食药监、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的联合摸底得出,其产品在卫生、质量方面不稳定,主要是产品生产工艺、加工设备、产品包装等多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种状况相关监管部门派专业人员帮助其建立了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更换。
      加大政府协调力度近年来,广灵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食品产业的开发与振兴,拨付专款支持食品产业市场。
      目前,广灵县不仅形成了广灵小米、白灵菇、广灵瓜子等专业产区,而且拥有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地菌业有限责任公司、青源醋业有限责任公司、白老大食品综合加工厂等为代表的多家龙头企业,多个产品畅销全国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好评。龙头企业的日益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编织网络,通过“三网建设”强化监管,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形势的根本好转。一是构建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督网;二是构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三是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

五个渠道   强化意识

      广大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对于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广灵县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建立了有效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把食品安全的内容、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关的法律法规、各种控制标准,有效、及时地递送到了广大群众中去。第一,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建设“食品安全宣传走廊”。结合全县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大同·广灵国际剪纸艺术展,全面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第二,加强农村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再通过他们对所在乡村的农民进行宣传,真正发挥出“一网多元”的作用。第三,借助科协设在各村、各校的科普宣传专栏进行食品安全宣传,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宣传向农村、学校发展。第四,县教育局制定食品安全教材,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教育,既提高了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又通过学生来影响家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在县电视台播放食品安全公益广告,在《广灵报》刊登食品安全知识。虽然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广灵县民众表示,在政府的指导下,有信心把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做好做实,全面促进全县食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让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好事、实事。
      广灵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水神堂、赵长城、古冰川遗迹、圣泉寺、圣佛寺、汉白玉石林、甸顶山草原、壶流河湿地、白羊峪等自然人文景观久负盛名;广灵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近年,伴随着广灵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全县交通、通讯、城建、餐饮事业蓬勃发展。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霍邱县出台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标准
下一篇文章:余姚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通过“预考”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