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大豆基地县,有“马铃薯之都”的美称,食品产业是这个县的主导产业。黑龙江沃华马铃薯制品有限公司、香福油脂有限公司、汇昌乳业有限公司成为当地龙头食品企业。
克山县食品安全工作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契机,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手段,以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为目标,强化组织领导,理顺食品安全运行机制,扎实有效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全力打造食品安全监管网、供应网和责任网。
搭建四个平台
按照 建机制、强推进、固成果的工作思路,克山县在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构建食品安全“三网”上狠下功夫。一是抓管理,构建组织平台。按照“县级统一管理、部门分线管理、乡村分块管理”的工作模式,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为主任,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乡村食品安全工作机构。二是抓督办,建立监督平台。县委、县政府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县、乡两级政府督办室全程督办、跟踪督办。三是抓服务,构建供应平台。他们抓住全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有利时机,把食品供应网络延伸至各村屯,全县农村90%以上的食品实施了统一配送。四是建网络,搭建互动平台。克山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员制度,每个部门确定一名食品安全信息员,专门负责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交流与发布工作。
把握四个根本
克山县在加强基础建设和建立完善责任机制上下功夫,抓了四项根本工作。一是明确目标,强化了制度建设。制定了26项工作制度,明确解决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谁来做、如何做”的问题,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二是落实责任,强化了督导机制建设。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细化、量化,具体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并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各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三是抓住重点,强化了基础建设。在食品安全工作中,以制度规范工作,使食品安全工作做到了前有首问责任制、中有包保责任制、后有信息反馈制。四是控制关键环节,保证了制度有效运行。克山县制定了食品安全目标考核细则,抽调各有关部门人员成立了考核小组,定期组织考核,成绩纳入各乡镇、部门目标考核之中,与政绩挂钩,排出名次,实施奖惩。
采取四项举措
在抓食品安全工作中,克山县按照“以宣教为龙头,抓宣传、促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全面上台阶”的整体工作思路,一是抓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二是抓特定人群,具体宣传,三是抓监管专刊,深入宣传,四是抓重点节日,集中宣传。
克山县在报纸和电视台开辟了食品安全专栏、专题知识讲座,把食品安全工作中正反两方面典型及时给予宣传报导,宣传工作做到了“纸上有文、电视有影、电台有声、遍地结果”的局面。在学校开展了食品安全教育,把食品安全知识融入到健康课之中,学生受教育面达100%,成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中坚力量。还自办了食品安全监管专刊,对工作动态、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宣传。
严把四道关口
克山县在强化流通环节管理的同时,重点加大了源头和消费环节监管力度。一是全面排查,严格前置管理。二是抓源头,严把准入关。他们把从源头控制食品质量纳入了《克山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大力推行绿色农业和标准化养殖,绿色食品基地达77万亩,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达184万亩,绿色养殖基地存栏量达320万(只)头,农药残留超标、添加剂辅料超标的粮食蔬菜等不合格食品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抓流通,严把销售关。在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中施行购货索证、索票制度和购销台账制度,印制统一购销台账,组织工商、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监督落实。四是抓消费,严把饮食关。近几年来,克山县先后对全县72家食堂进行了10多次大规模的检查。
抓住四个重点
从抓食品行业的自律守法意识入手,克山县大力推进了信用体系建设。他们一是正面引导,构建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氛围。二是用典型示范,在6个食品行业中选出了10户企业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三是开展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活动,树立了食品安全的标杆,为全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作出了表率。四是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综合考评体系,对食品企业实行三级量化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