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5 个农场,总人口46万。全县现有食品经营批发市场1个、农贸市场33个,食品生产加工主体83家、食品经销主体487家、餐饮业市场主体675家,生猪定点屠宰厂3家,学校食堂75所,农村红白理事会256个。
文安县被确定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后,把创建工作列为全县的一号工程,举全县之力,全面开展了创建工作。
构建社会监管网络
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系统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管机制,构建一张覆盖全县城乡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管网络,是夯实监管基础和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的有效手段。为此,文安县政府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实际,决定利用监管机制的创新,破解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中的难题。
第一,高标准站位。食品安全工作被写进了《文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相继出台了《文安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文安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安县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为示范县创建工作确定了目标、明确了责任、提供了依据。建立了月例会制度,对各职能部门、乡镇工作进行月调度,在调度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
第二,全方位建网。为更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文安县积极运作并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管组织网络,形成了纵横交织的监管格局。在纵向上,首先,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领导小组;其次,全县13个乡镇、5个农场和383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以乡镇(农场)长和村主任为组长,由有关所站、辖区各村街主任、重点企业负责人组成的乡镇(农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领导小组和村街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第三,县直各职能部门分别建立了企业、单位监管网络,并与生产企业签订责任状,形成职能部门系统的纵向监管。在横向上,以文安县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中心,各职能部门统一行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一动全动、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同时,在全县范围内聘请食品安全信息监督员683名,监管力量和监管范围涉及全县所有行政村。
明确职责保障创建
文安县政府在连续几年与县直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的基础上,2007年,将签订范围扩大到全县各乡镇、农场,并责成各乡镇、农场与辖区村街签订责任状,在签订内容方面按照创建要求和目标,增设了相关条款,构建起及时沟通、快速反馈、协调联动的互动体系,形成了自上而下、环环紧扣的责任追究制度和综合创建的强大合力。
为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了《食品安全目标考核办法及细则》,总计9大项,30小项,共100分。年终,将列入对乡镇、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并视考核结果,在评先、晋级、提职等方面实施“一票否决”。
营造创建舆论氛围
文安县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去年,组织开展了多次大型公益活动,其中现场咨询服务186次,商品质量监测39次,真假商品识别方法宣讲93次,食品安全暨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知识竞赛2次,设立食品安全警示语,张贴宣传画,散发宣传单3.6万张。建立了学习培训制度。截至去年10月底,他们组织食品药品监管、民政、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从示范县创建的目标要求、实施步骤、创新机制到食品加工、餐饮(摊点)企业、食堂的选址、生产;从蔬菜、畜禽种植养殖大户到肉食、蔬菜的储存加工;从食堂内外的卫生到厨具、食品清洗等各个方面,对企业负责人、学校食堂管理人员进行了4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参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
完善集体聚餐制度
红白理事会、企业食堂是农村百姓、职工集中用餐的场所,是食品安全事故易发区。对此,文安县采取果断措施,决定以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深入开展红白理事会、企业食堂标准化建设。
首先,县里制定下发了《文安县农村红白理事会和企业食堂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相关部门、各乡镇、农场主要领导召开现场会,参观红白理事会和企业食堂建设先进典型。第二,大力开展农村红白理事会和企业食堂的规范化建设,全面创建星级农村红白理事会,按照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对全县256个理事会提出具体要求,决定利用两年时间,全面促进农村红白理事会上档升级。此项工作,他们实行了“三条线”工作法。第一条线,即落实镇村、企业食堂建设的承办主体,配以镇村信息监督员,并由食品药品监管、卫生、民政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对红白理事会、企业食堂进行软硬件建设监管。按照县政府制定的标准,对食堂操作间布局、厨具配置、工作流程、操作制度、健康检查等进行具体指导,使其逐步达到规范。第二条线,把监管网络延伸到红白理事会和企业食堂,即由红白理事会、企业食堂监督员实施零距离监管。第三条线,建立红白理事会和企业食堂食品集中采购制度,保证食品源头可追溯,提升对食品的监管能力和控制水平。
监管之光:
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文安县共组织各类专项行动1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5万人次,检查食品加工、销售企业(摊点)2945家次,饭店、企业、学校食堂、红白理事会1245家次,对存在问题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书,为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